从一八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到一九年二十六日,我花了近半年时间看完了一本四百页一百回的书――《西游记》。正常来说,看完应有读后感。但是,越看到后面越没有耐心了,越来越感到没意思……就没啥感想了。虽然说86版西游记电视剧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我看的第一版就是86版,所以印象特别深刻,看书时总联想着电视剧,也让我觉得电视剧比原著有意思多了。
因此我最想提个建议是:最好先看原著再看电视剧。
~以下均为吐槽~(大概吧……)
按照赏析小说的方式从以下五个方面说起:人物,情节,环境,艺术手法,主题。
人物
这个我特别想说沙僧,我深深感觉沙僧同学是跑龙套的,凭啥总让明明同样身为主角之一的沙僧看行李啊?行李无外乎通关文牒,紫金钵盂,锦襕袈裟,再者有些换洗衣物。(无论原著还是电视剧都没见有换衣服的……)就这些东西,除了那个锦襕袈裟有有收藏袈裟爱好的长老和黑熊不怀好意,其余还有谁稀罕啊?凭啥天天老让沙僧给看行李啊?完全没有正当理由啊。
其次是唐僧,一天到晚就知道哭哭哭,这也哭那也哭,哭得行者心烦读者恼怒。遇着个妖怪下套就钻,孙行者拦也拦不住,被抓了后悔没听徒弟的话,被徒弟救了以后对徒弟感激不尽,然后下次遇着妖怪的套,再钻……如此反复数十次……
全书就数行者和八戒的互动最有意思互相捉弄互相帮助。
以及白龙马是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情节
第一次看到书中描写的血腥暴力处,会同情书中人物遭遇,后来看多了就没有啥感觉了,而且你会发现凡是没被收走的小妖还有强盗均被孙行者打死了,烧死了,掼死了……还总被搞成肉饼啊肉泥啊不迸血浆迸脑浆啊……这些话写一次两次还觉得新鲜,但全书都是这么个样子的!
读原著有一个很深的感受是:他们怎么老要吃饭……因为吃饭惹了多少事不知道吗?
整本书的闯关模式几乎都是:妖怪抓走了唐僧→行者去救→失败→行者找来帮手,再复述一遍过程→收伏妖怪→下一关重头循环……
环境
就是夸,作者文采没的说,优秀!
艺术手法
如同我老师讲的那样,作者的谋篇布局是单线的,鲜有前有伏笔后有照应之处。比如火焰山是孙行者推倒八卦炉而形成的这点,原著并未提及,但电视剧却大胆想象展现了这一点,合情合理有创意。有人说:“世界上的好作品无外乎两种,或者深刻或者精致。”显然,《西游记》至少并未做到精致这一点吧。
主题
这本书我揣测作者的意图是想写唐朝时陈玄奘从长安到天竺取经的这个过程。但是按照佛教中的九九归真,唐僧就必须经历八十一难,无论一次磨难看上去多么可以避免却都要发生,就是因为这是命运安排好的。所以从一开始《西游记》就注定了是一本描写一行人不断闯关打怪升级(感觉没怎么太升级)故事的书。于是情节固化,只能依靠作者想象力丰富程度作为支撑……还是感觉电视剧拍得有意思。至于作者其他想要表达的东西,我没细想,也没有很深感受到作者通过这本书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如果作者想表达如编者所说的反映社会现实什么的,那我倒是不太喜欢这种写作方式风格……(好吧,我果然不适合读小说……)
本来看完全书后,我并没有很深的感想。我感觉自己共情有点差,尤其在读小说方面特别难懂作者在故事背后想要表达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但是我觉得花了半年的时间,半年啊!(其实一大半内容都是放假后看的)如果不写点什么,(吐槽也好啊)我感觉对不起自己花在这本书上的时间,会感到不甘心,感觉无法证明自己读过这本书……想想这个觉得自己有点“沉没成本”啊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