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强分享中医证型——肝癌
肝癌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仅次于胃癌、肺癌。肝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1—50岁最多,男女之比约为8:1。
【病因病机】
脏腑气血虚亏,加之七情内伤,情志抑郁;脾虚湿聚,痰湿凝结;六淫邪毒入侵,邪凝毒结等可使气、血、湿、热、瘀、毒互结而成肝癌。
1.情志久郁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故一身之气机畅达与否主要关系于肝。若情志久郁,疏泄不及,气机不利,气滞血瘀,是肝癌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
2.脾虚湿聚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气血化源告竭,后天不充,致使脏腑气血虚亏。脾虚则饮食不能化生精微而变为痰浊,痰阻气滞,气滞血瘀,肝脉阻塞,痰瘀互结,形成肝癌。《医宗必读·积聚》也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3.湿热结毒情志不遂,气滞肝郁日久,化热化火,火郁成毒;肝郁乘脾,运化失常,痰湿内生,湿热结毒,形成肝积,肝之疏泄失常,影响及胆的排泄功能亦失常,故此种病因所致肝癌多伴胆汁外溢而呈黄疽。
4.肝阴亏虚热毒之邪阻于肝胆,久之耗伤肝阴,肝血暗耗,导致气阴两虚,邪毒内蕴,此为本虚标实。
【临床表现】
右胁疼痛,腹部结块,腹胀大,黄疸,纳差,乏力,消瘦是主要的临床表现。
1.右胁(肝区)疼痛最常见,间歇性或持续性,钝痛或胀痛,有时可痛引右侧肩背、右腰。突然发生的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提示癌肿破溃。
2.腹部结块右胁部进行性肝肿大为最常见的特征性体征之一。月干质地坚硬,表面及边缘不规则,常呈结节状;合并有肝硬化与门静脉高压的患者还可出现左胁部脾肿大。
3.腹胀大见于中晚期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引起的腹水患者。
4.纳差胃纳减少,食欲不振,可伴见恶心、呕吐、腹泻等症。·
5.乏力、消瘦早期即可见乏力,中晚期则逐渐消瘦,晚期少数病人可呈恶病质状。
肝癌发生转移的患者,出现相应的转移灶的症状和体征。
【诊断】
1.不明原因的右胁不适或疼痛,原有肝病症状加重伴全身不适、胃纳减退、乏力、体重减轻等均应纳人检查范围。
2.右胁部肝脏进行性肿大,质地坚硬而拒按,表面有结节隆起,为有诊断价值的体征,但已属中晚期。
3.结合肝区B超、Cr扫描、Mm、肝穿刺、血清学检查(如甲胎球蛋白等)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二、坤彩分享经络穴位——肾经
【循行】:
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趾之下,邪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腨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穴位】:
涌泉 肾经井穴。
《灵枢·本输》云:“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张隐庵注:“地下之水泉,天一之所生也。故少阴所出。”故名曰“涌泉”。
按少阴居人身六经之最里,本穴又为全身孔穴之最下,本穴承至阴穴之静,由阳经传于阴经,而作涌泉之动,犹人情物理之极则必反也。本经承足太阳之阳,合于足少阴之阴,循下而上,少阴根于涌泉,即犹天一之水由地下涌出也。故其次穴曰“然谷”,即谷得然而泉乃涌也。
[定位] 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主治] 头顶痛,头晕,眼花,咽喉痛,舌干,失音,小便不利,大便难,小儿惊风,足心热,癫疾,霍乱转筋,昏厥。
[配伍] 配然谷治喉痹;配阴陵泉治热病挟脐急痛,胸胁满;配水沟、照海治癫痫。配太冲、百会治头项痛。
然谷 肾经荥穴。
《灵枢·本输》曰:“然谷,然骨之下者也。”谷而得然,犹龙雷之火出于渊也。养生家谓水中有真火,科学家谓地心有真热。凡肾火衰微所生种种弱病,刺此穴俾以发动内热也。故名“然谷”。本穴又名“龙渊”。治咳血、唾血、疝气、寒淋、阴痒、白浊、遗精、寒泻、月事不调等症。所谓“龙渊”者,即龙雷之火出于渊也。
[定位] 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
[主治] 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消渴,黄疸,下肢痿痹,足跗痛。
[配伍] 配承山治转筋;配气冲、四满治石水;配太溪治热病烦心、足寒、多汗。
太溪 肾经腧穴、原穴。
古法诊脉,三部九候。本穴为三部九候之一,取本穴以诊少阴疾患。玩本经各穴大意,起于涌泉之泉,出于然谷之谷,本穴则犹溪涧之溪也。且本穴出于内踝之后,凹隙大深之处,故名“太溪”。人身脏器最深潜者,莫过于肾,本穴由阳经传来,由足下通之,亦太溪之意也。治气喘、消渴、伤寒厥冷、咳逆、心痛、齿痛、月事不调等症。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 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胸痛咳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
[配伍] 配然谷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治肾胀;配支沟、然谷治心痛如锥刺。
照海 八脉交会穴-通阴跷脉。
江海为百谷之王。泉虽幽迂,终归于海。所云照者,因肾为水火之脏,又古说水中有火,本穴达之,故名“照海”。
玩此前后穴名,阴阳交错,相与为功。“涌泉”,为水之初出;得“然谷”之热以化之;“太溪”虚象,有待容受;“大鍾”盈象,有待发扬;“水泉”幽隐,得“照海”之阳以灼之,而能化气飞升。如此阴阳错综,消长互变,以见人身气化之自然也。故本穴治症,极为复杂。犹江海之大,包含细流也。症之深而久者多宜之。
本穴为阴经之阳穴。治大风肢懈、经逆不调、久疟、偏腹痛、嗌肿、咽干、猝疝,最长于目疾,即银海朗照之意也。张洁古曰:“痫症夜发,灸阴跷。”本穴即阴跷之起也。又曰:“痫症昼发,灸阳跷。”阳跷,申脉也。
[定位] 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主治] 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月经不调,痛经,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频数,不寐,脚气。
[配伍] 配列缺、天突、太冲、廉泉治咽喉病症;配神门、风池、三阴交治阴虚火旺之失眠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