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莫嗔堂堂主
斯蒂芬·金这里说的金先生是指写过《肖申克的救赎》、《闪灵》等小说的斯蒂芬·金。今天说说《写作这回事_创作生涯回忆录》这本书里论写作部分。这部分是作者继写作的工具箱后专门专门讨论写作相关问题的章节,可以说是全书最干的干货。在论写作这部分,作者分了若干部分进行说明,下面一个部分一个部分来说明。
作家的分类与成为作家
与其它人类领域相同,写作领域同样呈现金字塔结构。最下层是坏作家,依次往上是称职的作家、好作家、天才作家。在进入核心内容前,作者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想要写出好作品,需要在工具箱里装满自己称手的工具。二是坏作家怎么努力都成不了称职的作家。好作家怎么努力也成为不了伟大的大师。而称职的作家经过努力与点拔还是能成为好作家的。
我们要成为作家,首先要做到多读,多写,这两点必不可少。如果谁想着没时间去读书,就想着去写书,那是不可能的。“阅读是一个作家生活与创作的核心”,我们要减少在一些休闲娱乐中浪费时间,因为阅读会让我们的写作变得容易。读好的作品与不好的作品都能教会我们东西,甚至后者会教会我们更多。烂文章可以直接告诉我们以后我们不应该这么写,胜过任何写作课程。而好作品会教会我们“风格、优雅叙事、情节发展、丰满可信的人物创作与实事求是的态度”。
每天写多少因人而异。作者自己是开始一本书写作时,就会持续不停输出,直到完成。作者指出一个量化的指标,一本书的初稿应该在三个月内完成。否则创作东西的兴奋感就会消退而我们的灵感也不会那么旺盛了。创作时,我们需要有规律性地进行,而且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与稳定的家庭环境。
写作的过程
写作时,我们需要关上门,设定好自己的写作目标,然后没有达到这个目标就不开门。为什么要关上门,我们需要阻挡外面的世界对我们的干扰。写作时,我们在创造自己的世界,全身心投入写作,就不会听到外界的干扰,那是进入状态。在另一个作家的《30天写小说》里,他建议什么地方都可以写,当然找到自己最适合自己的是最好的,他也建议每天一定完成自己的目标再休息。
写什么,作者给出了答案,就是:“想写什么写什么。什么都行……你只要讲真话”。题材选择上,我们要从自己喜欢读的题材开始写起,因为这样比较有把握且写得会很专业。我们写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是投别人之所好,写他们喜欢的东西,因为那样表面看似能短期抓到钱,但作者强调了,那样根本赚不到大钱。我们靠的是好故事吸引人,把读者抓住。“喜欢什么写什么,注入自己对生活、友情、爱情等的了解,让自己的作品与众不同”,这样才是好作品。
小说的构成及情境
小说由三部分构成:叙事,描写与对话。叙事将故事由一点推进至另一点直到结束。描写将读者带入。对话赋予人物生命。作者在这里强调了情境的重要作用,而表示要尽量避免情节构思。作者比喻小说是地下的化石,是一个遗迹,属于未被发现但已经存在的东西。小说家的任务就是把这些化石挖掘出来。而情节构思就好像是大锤一样的东西,遗迹被它弄出来,也就破碎了。
作者靠直觉完成小说的推进,也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静静地观察小说人物的行动,他们会自己找到出路。“情境只要足够强,情节构思便失去了意义”。我们也可以通过某些有趣的情境设定,即“如果”式的问题来呈现小说:如一个没写过论文的博士毕业了,会发生什么之类。相对于故事,构思与设计显得不靠谱,我们可以不用。
描写及细节
描写可以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也就是增强代入感。而如何描写,描写多少又是个问题。描绘不足让人感觉困惑。描绘过多会让别人直接跳过。作者建议要选择某些典型的特征进行描写,也就是几处精心选择的细节。什么是精心选择的细节,就是当作者想到人物时,首先浮现在作者脑海里的细节,这些是最出彩的。
对于场景,我们要始终记住:故事永远是最生要的,场景不是。就是不要让对场景的描述拖慢了我们讲故事的步伐,我们的第一要务是推动故事发展。
在描述性的文字里,形象化的语言非常重要。比方、隐喻会给大家带来很多乐趣,对作者与读者都一样。恰当的比喻给人带来惊喜,而不恰当的比喻会给人带来惊吓。描写的标准是这样的,“好描写始于所见清晰,终于落笔清晰,意象清新,词汇简单”。要做到这些,我们需要反复练习,把看到的东西写下来,然后继续讲故事。
对话的重要性
对话在小说里作用非常大:我们可以通过直接叙述告诉读者信息,但是通过对话,可以更传神,好小说的重要法则之一:“如果你可以将某事表现出来,让读者看到,就绝对不能明讲出来”。什么人能写好对话呢?那些喜欢与人交谈并擅长倾听的人。这就告诉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尽量有一副好耳朵,对对话的节奏、语言、口音等多加留神。
如果想写出传神的对话,就必须实话实说,忠实与生活,忠实于我们创造的人物。如同样是被锤子砸到手指,一个健壮的水电工人会怎么做?他们会说什么?如果是一个小孩子不小心砸到手指,他会说什么?我们不能害怕批评而用了一些违反常理的对话。忠实于角色与环境的对话,就会是生动的,对劲儿的。
塑造人物
我们平时留意周围人的举动,然后将一些细节记录下来。对于一些很独特的特点,我们需要留意,但也要注意把他们写进小说。但不能将现实中的人物与小说人物一一对应,那样容易吃官司。
我们需要在具体情境下写作。在情境下,我们可以等待角色的自发反应,而不去具体描写他的心理怎样,都是通过他的表现来表达。通过这个角色的种种表现描写,就可以很逼真地反应出他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用笔墨来说明他心理如何如何。我们也要确保虚构的人物的行为举止符合故事的要求,还要在故事里合乎常理。
更深层次的象征
好故事的几个基本要素:实践是无价之宝;坦诚必不可少;叙事技巧、对话及人物塑造要落地,就是要看得清,听得真。在处理如主题、节奏等诸多问题时,我们可以把一切事事无巨细地摆到明处,只要对写作质量有帮助,又不妨碍故事的东西,我们都可以用。我们也不必要一直墨守成规,去想着在所有时刻取悦所有读者,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文章有判断能力。
很多时候,写作完成回头再读时,发现某些意象的东西具有更加深层次的意义,这就是象征。关于故事与象征的关系,从来就是故事为主,象征有是好的,没有,我们依然希望故事吸引人。象征也与故事一样,像化石一样,等待着我们发掘。
文章主题
主题没什么大不了,我们写出来的书是为了什么呢?我们要言之有物,我们要认清书里说了什么,这也是第一稿的要求。而在第二稿时,我们要使这个物更加明确。我们的兴趣可能很广,但是我们只能深入研究几个主题,然后通过小说的方式进行阐释。好小说都是从故事开始,然后发展出主题。
改稿的方法与习惯
每个人改稿的习惯都不相同,作者在这时说明了他的习惯:两稿,再加一遍润色。这时第一稿是纯故事稿,是关起门来自己独立完成的事情,这个时候坚决不允许与外界交流自己的作品。第二稿是与大家见面的稿,这里的大家也不是所有人,首先有一个第一读者,是那个你最想让他看到作品的人,也叫理想读者。还有其他几位经常评论自己作品的读者,因为他们对作品比较了解。
改稿的过程是写完初稿,要休息两天,干些别的事情。然后将稿子放进抽屉“发酵”,大概经过六个星期之后,咱们再把稿子拿出来,一口气读完,将里边低级错误如拼读、语法改正;检查人物动机;修改不正确的指代关系;增加场景与事件,以增强共鸣效果。
对于读稿的读者,他们的意见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我们需要根据权重来决定,比如说第一读者是我们最想让他看到作品的人,所以他的意见最重要。其他人,如果在某方面是专家、学者,那自然我们应该采纳他们在专业领域的意见。
节奏背景与研究工作
关于节奏,理想读者又可以发挥作用了,他们可以检测我们叙事的速度。你在写的时候可以想象,如果自己的理想读者读到这里会不会感觉太闷,会不会感觉太突然?这些也是取舍的问题,因为作者的观点是允许小说以其自有的节奏展开。在节奏问题上,我们需要删除枯燥部分,这里有一个公式:第二稿=初稿乘以百分之九十。
关于背景故事,我们应尽早将背景故事交代清楚。我在别的书里也发现了这点,尽快进入故事,不然读者就会放弃作品了。对于背景故事是多了还是少了,这时候还需要求助自己的理想读者,他们会提出自己的意见。关于背景故事:人人都有过去,其中大半都很无趣,留住有趣的部分就很重要。
关于研究工作,我们需要做,但是也有一个度。因为小说毕竟是以故事为主,并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如果那样不如去读教材。而一点儿不做研究也是不行的,因为涉及到一些专业领域的知识,我们又不能一带而过。所以我们记住,我们写的是小说,不是论文,故事永远优先,这样就可以了。
写作课程与找经纪人
写作课程部分作者写了很多,但是总体概括起来就是需要多读多写多思考,这样才能不断进步。而对于找经纪人这部分,因为与我国情况不同,所以也不多写了,如果有需要,请留言我会另开篇回答,或者到网上几个大的写作平台,上边都有很多关于写作的课程。
斯蒂芬·金先生《写作这回事》论写作部分到这里就全部写完了,希望能帮助到那些有需要的朋友,也帮助到我。内容其实挺多,我真得怕哪个部分被漏掉而误导了朋友,由于自身水平有限,我也在努力练习写与读。通过这部分的整理,我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在写的时候也会有意去应用书中的规则。加油,我们一起努力!
(尊重原创,欢迎转载,请简信联系本人,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