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尝试了用Markdown(马克飞象)去记录了讲座的笔记,很好用,整个过程中不会太关注如何排版,而是专注于记录。这次的学习大概花了10分钟看了看常用的语法,如加粗、斜体、引用、各级标题、列表、插图插链接等,就开始去写,写了十几分钟之后,基本上就能顺手了。其实,约半年前,公司的前端同事推荐我去用,于是去百度和知乎上搜索,理论和百家之言看了一堆,也没开始用。
马克飞象是专为印象笔记打造,编辑完之后可以直接同步到印象笔记,不过只能免费同步10天。此外,比较热门的有Mou、Cmd markdown 以及简书(这篇文章就是用简书的markdown编辑器写的,但是有2点体验不好,一是运用语法时无颜色提示,视觉上不轻松,二是双栏时,左边滚动,右边不会同步滚动)。
睡觉前想了想,这貌似是我一直以来对新事物的态度。不论是一本新书、一个新工具、一件新事情。
- 推迟开始的时间:总想准备充分了再去实践,最后却被网上海量的信息拖住了脚步;
- 学习不分优先级:刚开始尝试去了解每个细节,而忽略了哪些是自己最需要的。同时,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提升了新事物的难度级别。
- 不规划,不总结:抽丝般来兴趣了就学一点,不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度,导致成就感很低,驱动力低。
学习新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
立刻去带有目的地学
,跟做产品是一样的,先了解自己当前核心需求是什么,专攻你当前需要的,比如我学charles就是为了测试,清晰目的之后,看一篇博客就能学会。新知识是获取不完的,不筛选很容易陷入细节中。另外,学完之后去总结和记录,带来成就感也会激励你保持学习。
面对一件棘手的事情,何尝不是这样?
想起了过年在家时,关注的三节课微信公众号中收到一篇推文,招募三节课在线课内测人员,需要填写一个申请表,除了一些基本信息外,包括下面几个问题:
- 请简单谈谈产品/运营的项目经验
- 请简单谈谈想通过内测学到什么内容
- 请推荐两款有特色的app,请说明推荐理由
面对这种开放性问题,很容易'头疼'(告诉我不是我一个人这样),需要静下来想清楚之后,才能回答顺手。
大概的心路历程:“嗯,我要报名,先记下来,回头再回答”→1天后,“嗯,不能再拖了,不过这三个问题也不是一会半会就能写好的,我先去查查一般人怎么描述项目经验/推荐app”→1天后,“我现在收集了一些信息了,对我的回答应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吧,我继续看看”→0.5天后,“啊,不行,我一定要专注于我自己的问题”,编辑了1.0版本→0.5天后,大年30的上午开始完善,终于在午饭前改成了自我满意的版本,发了过去。
过了2天收到消息,被选上了!很开心!但回想这个过程,其实无目的的准备时间远远>实际答题时间。这件事情也许花半天能昨晚,我却花了3天时间。
一件看似棘手的事情没有想象中那么繁琐,最快的办法是立刻进入状态。一边做一遍搜集需要的资料。同样,一件大型的任务,先分阶段规划,再根据每个阶段的任务细分。
比如,刚开始决定要写博客时,看了很多别人的博客后更不知要写什么,或者写的东西是不是别人已经写过,写了之后又担心文字太肤浅。其实记录自己的内心想法真实的感悟就可以了,毕竟是自己的一片文字天地,写过5篇以上之后,逐渐找到写作的感觉。目前有很多工具给写作的人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比如简书、知乎专栏、微信公众平台、豆瓣专栏等。只要有想法就去写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