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大学读英语专业时,写作课上总是不屑一顾,想着发挥好自己口语好这个长处就好了,写作有啥好学的,况且语文作文从小到大写到吐,导致对写作有种被人压迫的感觉,现在好不容易翻身自由了。经过生活的打磨和职业的历练,现在觉得写作还真不是小事,是大事。这篇文章就是我很长时间整理出来的写作思维和流程导向干货。
从小伶牙利嘴,被人称为聪明,自此洋洋得意数年不肯花心思沉下心去总结反思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后面的规律,导致走了很多弯路。高考失利后,选择打工,想着自己这么聪明肯定能混得很好,然而被现实狠狠打脸。看吧,不好好读书是会吃苦头的,而且还吃得不少。于是我暗下决心又跑回去复读,好好学习读书。扯了这么多和写作有啥关系呢?有,读书学习是系统化写作建设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你才能建个很高的大楼。
从自以为聪明,不屑一顾到我认为写作重要,这个是认知思维的转变不是一夜发生的。而这个发生的过程就是我一直持续输入知识,积累并筛选归纳和提炼素材,随时随地随自己的意愿,从生活工作家庭中遇到的困难思考得出的。光想没用,要让自己的思想落地,必须靠写作这个工匠把房子搭起来。
接下来,我给你揉掰切碎了这个看起来很难的任务,步步为营做下来,你都会发现了不起的自己!
那我是怎么跨出这一步的呢?首先我很懒,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很坚持,这是我一直的弊病。就像我先生说的,我就是磨磨嘴皮子功夫,督促别人厉害,对自己要求就很低。所以,我要找到一个突破口。写作,就是我想撕开的一道口子。
肯定有很多人像我这样,想法很多,执行起来就打对折。想法太多,做的事情又多又没时间,内心噪音太多,一直内耗自己。像我这么懒,又有完美倾向的人,又不能忍受写的文章不好还拿出来见人。首先要拆解任务,让你一下子吃一大块肉肉吃力,可是切成小块让你慢慢吃,你就不累并享受这个过程了。
那么怎么拆解写作这个目标的各个环节呢?
第一步是写,我们做到书桌上面,万事开头难,迈出第一步。写出自己知道的,写生活工作,所见即所感,只要写出自己想写的东西就行。知行合一,就是要动起来,脑子想太多没用,要写出来再不断优化。写作范围可以是自己的工作日记,读书心得和特殊的经历,每次只写一件事情,一个主题,只写15分钟。前期可以逼着自己形成习惯。
第二步优化环节列提纲定框架,列提纲就是列观点。我们写完之后就会反思,我这写的什么呀?我的主题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和别人分享达到什么目的?这样就是有目的的再写,告别了第一步低层次只是写出来东西的层次。这个就是自己在大脑中列了提纲,做了各种演算,相当于是给房子定了框架和轮廓。避免写得慢,没主题,没逻辑,先定主题再定提纲。
第三步用素材填充,去支撑这个框架,让房子丰满起来。素材怎么来呢?可以通过自己的个体经验和身边人经历部分去填充,如果这个还不够,可以调动外部经验来弥补个体经验不足,比如名人事迹和你见到社会上的其他案例。还可以借助网络的工具,利用关键字搜索素材,这样就相当于给自己的脑子开了一个GPS导航系统,输入关键字就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素材目的地。
第四步形成自己的套路和习惯。经过前面三步,基本能写出一篇文章了,那么我们就重复写,刻意练习,形成写文章的套路和招式,然后形成自己的文风和写作习惯。打江山容易,守住江山比较难,形成习惯这个部分就比较难受。那我们要周期性练习,优化自己的主题和素材。怎么形成习惯稳定下来呢?自己可以随时随地,筛选归纳提炼自己的所见所闻,扩大输入端,然后加入自己的思考,转换处理下变成自己的东西,像牛每天吃草然后再产奶在头脑中发生化学反应,这样就变成自己的东西不断滚雪球,越来越大。
看了我写了这么多,心中有没有搭建起一个房子的地图,如果有那么恭喜你已经入门了。至少你是建立了自己的写作模型和结构,那么接下来就要带着心中的各种疑惑去慢慢丰富自己的地图,这样这个房子才会慢慢丰满起来,你的思想才会被别人接受和分享,这个角落又多了很多心灵盟友。越来越多的思想在你的阵地碰撞,升华,最后为你的人生画出美妙的篇章。很多年以后,你可以躺在躺椅上对着自己的后代,光荣的说:孩子,这是我为你们留下的智慧而打下的江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