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面试过程中,特别到了最后的环节,通常用来表达自己的形容词是什么?
努力?上手快?
你努力的要让面试者从自己卖力的表演、专注的眼神、认真的神情中看到自己有着无限潜力。
然后工作数年,积累了些许经验和人脉,你开始想要知道如何做到最好,甚至成为世界一流?
世界一流的人说三个P,passion 占据第一位,他说的热情,是对工作最执着的迷恋,是对过程纯碎的享受,是对最后成果不罢休的坚持。
曾经有个巴西的同事,上班过程中出了车祸,因为对工作变态的热爱,还是一瘸一拐的来了,进了公司,开始绘图。老板说你怎么了,天呐,不要吓人了,赶快去医院!
他去了医院,绑好了石膏,又来了公司,老板说,拜托,我们是人性化的公司好伐,你这样对公司影响不好!回家!
他回家第二天又来了,老板凑近一看,这家伙,鼻青眼肿好像好了些,再仔细看,竟然是涂了粉底。老板无语了……
这样的热诚几乎变态,但是倘若你知道跑到最后终点的快感,无论如何你都不愿意中途折返,我在工作中感受到的高潮就好像格雷在上了第一台手术的时候说,她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吸毒,在工作后的成就感让你上瘾,无与伦比的快感比那一口海洛因持久的多。
当有好的作品的时候,你沉醉在肾上腺素中无法自拔,这一刻,你忘乎所以,甚至于忘却了自己的存在,因为这已经不再是关于某个人,关乎某一个任务,而是好的东西的无限感染力,跨越时间的长度,历久弥新,穿越地域的界限和语言的差异,感同身受。
所以有没有来界定好与坏,对好的作品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任何一个行业。
迄今为止,听到最扯蛋也是最真实的回答是“you know it when you see it” 意思就是压根没有标准,天堂在每个人心里,触及到的时候,你会知道。反过来说,就是“你内心没点数吗”的意思。
后来发现确实如此:
成都杜甫草堂墙上,他写给卫八处士的“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相隔一千三百多年的“世事两茫茫”让你幡然领悟,时间的无情存在,而生活就这样在时间中度过,终究一日,我们都将化作西去的尘土,吹散在风中,化作一阵过眼烟云。
悲催世界法语音乐剧的女指挥,整晚全情投入的演出,无论你有没有读过雨果,也不在乎是不是懂古典乐,那一刻你不得不肃然起敬,因为她的动作化作旋律早已挤入了你的心田,忍不住想要再看一遍再看一遍。
玫瑰人生国宝级的主唱Anne Carrere,她的歌喉、举手投足、适时的玩笑让你居然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早已变成了她演出的一个部分,一个音符,她的歌声轻轻的拂过你的肌肤,钻入你的心底,好像被她吸入了一个无限的漩涡,再也无法移开凝视的目光。
美的东西世人的感受不尽相同,可以是美好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是一次美妙的演讲,甚至一餐美味的食物,这一切的经历并不会因为时间、地域、文化而有所改变,能让你心里默默的想着:不要停下,再来一次!
因为这种为之心动的感觉让你充满了能量,赋予你对生活无限的憧憬,对未来无尽的畅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