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火热的网络综艺《奇葩说》抛出这样一道爱情辩题:
“如果你在一段幸福的恋情中,大数据又为你匹配了一个全世界最适合你的人,要不要和TA进行一次约会?”
大数据网罗你的日常生活小习惯和小爱好,为你推荐最合适的商品,淘宝里“猜你喜欢的”,朋友圈里冒出来的小广告,如今就连与你携手过一生的人,大数据也来刷个存在感,猜下你与你最合适的那个TA。
讨论大数据数据的真实性于这道题目而言,显得稍微不那么重要,这道辩题真正与咱们探讨的,其实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一段幸福的恋情与一个与你最适合的人,你选谁舍谁呢?
01 一段幸福的恋情
什么是一段幸福的恋情呢?
幸福的恋情也许是始于初见时的心跳加速,到日后相处的只愿平淡;
幸福的恋情也许是没有足够的钱进出贵价餐厅,却在两人粗茶淡饭的四菜一汤氛围下,粉色幸福泡泡肆意洋溢,那是种有点甜的幸福滋味;
幸福的恋情也许是我们有相貌、身高差距,学历、家世背景悬殊,而你依旧是我携手走天涯的同路人。
在幸福的恋情里,我们既尝到了甜甜的幸福滋味,也品到了平淡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与两人间内在与外在的种种差距。
我们逐渐悟到:一段幸福的恋情里,TA真的可能不是最合适的人。
尽管TA不是最合适的人,那又怎样呢?
我们可能为着TA身上的某个闪光点,与之坠入爱河,抛却了自己以往对另一半设下的种种要求,在通往幸福终点站的路上一路磨合相处,活出幸福的样子。
古语有“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浪漫执念,看过宽广无边沧海的人,不会为其它的河流驻足停留,除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其它的云朵再难入眼。
不管你是不是最湛蓝的那片海,还是最美丽的一朵云彩,能烙印在心底的光景见过了,其它的景象便成了可忽略的存在。
就如沈从文笔下的那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这一辈子走过许多地方的路,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
言语间,对那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的爱意肆意绵延传播,若有若无地铺成一条小路,通往那个叫做幸福的地方。
纵使看过许多人,遇上很多外人觉得适合的灵魂伴侣,一切却都因着那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你的出现,显得多余和无所谓。
开启一段幸福的恋情,其必要条件不是一个完美的、十分契合你各种条件的个体,TA却是一个纵与你有千般差距,你却愿意携手共度一生的人。
因为是你,所以珍惜。
因为是你,拒绝最合适的可能性,只因与你的结合,能在寻常日子里,开出花儿来。
02 一个与你最适合的人
最合适,强调了一种高度契合的状态,而评判最合适的条条框框数目众多,从两人间的外形条件,如高矮胖瘦、到学历高低、职业属性、再到家世背景的雄厚程度。
将两个人各个方面的硬性条件拿出来比较一番,做下连线题,判断适配的程度,从中筛选出一个最适合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以极其理性的逻辑进行思考,进行选择。
可是,我们忘了,我们在做的,是一道爱情题,不是一道数字分析题。
高晓松在这期《奇葩说》中评价到,这种寻找最适合对象的方法古来有之,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古代就有的媒婆说媒,衍生成如今的大数据匹配对象,通过各项数据的匹配程度筛选出一个最适合的相亲对象,让你们相见,相恋,相爱。
对这一切的描摹,充斥着一种冰冷与极度理性的可怖感。
没有偶然相见的初心动,没有了与喜欢的人儿约会时的小鹿乱撞,没有了与你同喝一杯热饮也很快乐的幸福滋味,有的只是我们在这道连线配对题目中的理性分析。
在这种理性分析的笼罩下,我们会趋于相信:最适合是唯一定律,只要最合适,我们就能把日子过出幸福滋味。
可是在这种逻辑的指导下,我们更多地从理性角度出发,以合适为名义,谈一场合适的恋爱,爱一个合适的人,投身一场合适的婚姻。
我们思索TA是合适对象的标准,都出于世俗约定俗成的各种条件,我们考虑得面面俱到,相貌身高、职业学历、财富家世、却忘记考虑了承载了种种条件的那个TA。
TA是不是你心动的人?TA是不是你看对眼的个体?
在最适合这道连线题面前,这些问题都显得苍白无力。可是,在层层筛选的过程中,你俨然已经失去了幸福的权利。
我们选择一支口红,可以从色号、质地、持久度等角度与自己的化妆需求进行连线匹配,找出最需要的那一款;
我们选择一份工作,可以从自己的种种条件与岗位的要求进行层层匹配,找出匹配程度最高的那一份;
我们选择买房,可以从房子地理位置、房子户型、周边各项配套设施、价格等与自己的需求及财力进行匹配,找出最适合的房子。
唯独选择恋爱对象,选择伴侣,无法如此简单粗暴、武断地进行连线匹配。我们选的不是商品,我们不能进行等价交换。
人心换人心,走心的前提不是你拿万贯家财换我的真心,或我用倾心美貌征服你的博学多才。
最适合并不一定导向幸福,你才是!
03因为是你
因为是你,让我们携手用二人三餐四季描摹出幸福的恋情;
因为是你,可以忽略外在定义的种种不合适,从热恋到婚姻;
因为是你,拒绝连线题,无视所谓的最合适的人;
因为是你,所以珍惜。
大数据井喷的时代,为人类省时省力,却不能为我们省心,心是留给另一颗心的,不是留给冰冷的算法与数据。
因为是你,所以珍惜,从前是,现在亦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