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屹耳(百年英才编辑)
近日,一则消息冲上热搜:浙大硕士毕业又重新高考。26岁的浙江大学化学硕士张韫喆为学医今年重新高考,并于近日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专业本科的录取通知书。据他本人称,他一直想学医,却阴差阳错学了化学。虽然家人坚决反对,但他坚持重新高考学医,并成功圆梦。
硕士毕业?重新高考?对他这一做法,网友“吵翻了天”,有支持也有反对:
▲支持者 ▲反对者在大多数人看来,这种选择成本太高,也太“任性”。根本原因还是在第一次选择专业时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张韫喆就是这种情况的典型,他首次高考成绩失利,与梦想的医学专业完美错过,在父母的建议之下懵懵懂懂地填报了南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专业。
在本科就读期间,张韫喆曾有转专业的想法,但南京工业大学未开设临床医学专业,因此想要通过转专业当医生已经不可能,期间有过退学重新复读的念头,但他在现实的重重困难之下,终究选择了逆来顺受,把自己的医生梦寄托在未来研究生学习之上,并凭借自己过硬的学习能力,以保送生的身份进入浙江大学药物化学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
正是这种对现实的妥协和低头,他没有坚决而果断地退学复读或者转专业,导致医学梦被“搁置”,以致于8年之后不得不为梦想重走高考路。
▲张韫喆用张韫喆的话说:“我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一名医生,每当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都会产生一倾慕崇拜之情”;高考志愿院校,也是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从上市公司辞职再次高考,目标院校仍然是医学院校。这些无不充分说明,做医生才是张韫喆的“真爱”,是其一直不曾改变的执着梦想。
然而,张韫喆却盲目地把希望寄托在攻读硕士研究生之上,并且对于保送的浙江大学药学专业缺乏充分的了解,对其培养计划与做医生的关联性不清楚,直到就读研究生之后,才发生药学专业的研究生根本没有做医生的机会,所以就业后辞职再次高考。
归根结底,在追逐“做医生”的梦想之路上,由于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高校及专业的不了解、对志愿填报的不精准,导致走了很大的“弯路”。
无独有偶,今年湖北省理科状元常书杰(高考成绩712分)也并非第一次参加高考,他曾在4年前就以湖北省第8名,高考成绩690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所录取,为何在今年又再次参加高考呢?
原来高考状元常书杰虽然以690分的高分进入了北大,但是进入到大学之后,由于对自身的规划不清晰,逐渐沉迷网络游戏,在大二开始慢慢荒废了自己的学业,在大三时期因为专业考试不及格,后被北大退学。这期间浪费的不仅仅是4年的光阴!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2018年高考考生李一峰因为不喜欢所学专业,曾在中科大读到大三退学,2018年再战高考,以云南省理科第八名的成绩放弃清华北大,考取四川大学口腔医学(五年制)专业。
这些考生第一次就考上了国内顶级名校,并非天生愚笨,如果他们在填报志愿时不那么盲目,对于自己的人生规划再明确一点,进了大学以后也能像中学时一样目标明确,相信他们一定会有着不一样的人生。
这些例子,我们一定要引以为戒,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家长和考生一定要拥有科学填报志愿的知识和意识。
俗话说“三分考,七分报”,可见志愿填报的重要性。在实行平行志愿填报的今天,高考志愿填报成了一门大学问,做到“低分高就”“一分都不浪费”更是难上加难。
当然了,志愿填报并非考生个人的事情,家长一定要参与进来,尤其在高考前期,考生忙着复习,家长要多搜集志愿填报的相关知识。选择一些相对比较专业、比较官方、口碑比较好的大机构来进行选择对家长和考生来说相对有保证,也更靠谱。总之,在进行志愿填报前,一定要了解自己、了解专业及院校,做到有的放矢。
(2)提前进行生涯测评,规划自己的人生。
不管是准大学生、高中生,还是准备踏入高中校门的初中生,都应该从现在开始进行学业、职业规划。尽早确定职业目标,精准规划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进入大学后无论是因哪种原因最后选择复读,给学生带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这其中耗费的不仅是学生的经济成本、还有时间成本。
尤其面对新高考改革,学生需要在高中阶段就进行选科,选科的直接结果关系到考生进入大学研究的方向、以后的就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当然,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一人之责,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共同的努力。
写在最后:考生在填报志愿和进行职业规划时,一定要提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志愿填报事关考生未来发展的方向,务必要结合自身兴趣理性填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