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我们努力活着,是为了好好死去

我们努力活着,是为了好好死去

作者: 梦非心灵工作室 | 来源:发表于2018-04-03 21:26 被阅读42次

    探讨这个话题的一个起因是清明节快到了;

     另外一个原因是在2018的春天,先后有三位名人告别了这个世界:纪梵希、霍金和李敖。

    谁都知道,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么一天,但大多数人不愿意认真去想这件事。

    国内精神分析怪咖苏晓波曾经说过,谁要是逃避死亡,谁就死得更快。

    他说出这样的话是有其语境的。

    去年我曾报名苏晓波的网络视频课,叫做“夜读”,也被他称为“夜独”或“夜毒”。

    他的这个课程不是以理论或技术取胜,而是更为关注思想与情怀。

    但他的课确实有毒。

    想象一下。

    隔周一次的周二晚上,二十一点之后,打开电脑,就会看见一个穿着深色T恤的光头男人笑眯眯地对你说,“我是死神!”

    当你还惊魂未定时,他继续说,“你也是死神的使者,我们都是死神派来的。”

    他甚至说,“我祝你们都会死亡。”

    我的老师苏晓波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给我们大约二百个人讲精神分析。

    他说精神分析最重要的核心要旨,就是去面对死亡的话题。

    于是他就硬生生拉着我们这些搞心理的人,半夜三更去看死神的模样。

    那段时间我差点儿被他的夜读课弄出问题。

    我差点儿出问题的事例之一,是有一次晚上回家,走在我们小区里,我忽然间感觉小区那一盏盏幽暗的路灯有点儿像冥火,继而整个小区就像一座坟场。

    说来也怪,这样的联想并没有令我惊悚,我反倒有些感动,感到莫名的亲切与温暖。

    我知道自己大抵是开始中毒了。或者说,我开始拥有了某种情怀。

    其实不仅苏晓波或精神分析理论,几乎所有的哲学家以及他们的哲学都会涉及到死亡的主题。甚至可以说,哲学是一门教人去死的学问

    不谈及死亡的哲学是假哲学,同样,不探讨死亡焦虑的心理学也是假的心理学。

    美国著名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写过一本书,叫做《直视骄阳》,就是告诉人们如何克服死亡焦虑,获得人生的自在感。

    亚隆认为,许多心理病人的问题看上去与死亡主题毫不相干,比如焦虑、抑郁等症状,其实是由死亡恐惧转化而来的。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没有真正面对,那么对于死亡的深层恐惧就会通过各种心理症状跑出来扰动我们。

    或许,正如柏拉图所言,我们无法对自己的灵魂深处说谎。

    总认为死亡是别人的事,与我们自己无关,说到底这是一种自欺。

    自欺是无效的,逃避也不是办法。

    死亡是生命的阴影部分。是阳光下的影子。

    苏晓波说,如果你讨厌自己的影子,你跑得越快,影子也追得越快;最后你会被活活累死

    所谓累死,就是累得心死。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

    如何寻求解决之道?

    亚隆在他的书中说,虽然肉体的死亡会摧毁我们,但是对死亡的观念却能拯救我们。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或境遇中,看待死亡的观念是会发生变化的。

    我的一位女友,从前特别忌讳这个话题。我们一起去郊外游玩时,路过公墓,或偶尔见到山林之间的坟地,她就绕得远远的,一副吓得不轻的样子。

    忽然间有一天,她对我们几位闺蜜说,如果她走在我们之前,希望我们为她筹划一个富有诗意的葬礼;她说只有我们能够懂得她要的是什么,而她的家人未必能够做得比我们更好。

    我有些惊讶。惊讶于她对死亡的态度发生如此之大的转变。

    请不要误会。我这女友身体非常健硕,并且也才五十几岁,不是现实的际遇令她不得不面对,我猜想,一定是她心灵深处悄悄发生了某种变化。

    莫非与她近几年迷恋上说走就走的旅行有关?

    清明节快到了。这是一个关于死亡的节日。我们也可以把它看做一场灵魂的聚会。就像电影《寻梦环游记》里描述的那样,如果在人间还保留着你的照片,你的灵魂就可以回到家中与亲人团聚。

    我一直疑心这部电影深受了亚隆思想的影响。

    亚隆在他的《直视骄阳》这本书里,探讨了很多种克服死亡恐惧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波动影响。

    一颗石子落入平静的池塘。我们看不见石子了,但水面上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仍然可以让我们记得那颗石子的故事……

    那水面的波纹就是石子的墓志铭,类似在说一个人活过与爱过。

    亚隆说,产生波动影响并不一定是要你干出一番惊天伟业。

    只要你的人生,对他人产生了影响;你的心灵与他人发生过碰撞;你的行为与心智帮助过需要帮助的人……

    你的朋友、你的学生、你的亲人以及你的孩子,都是你落入湖底之际,荡漾在湖面上的美丽涟漪。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会怕死;我们还是会害怕生命的石子坠入无底的北冥之水。

    或许,真正痛苦到极致的人,才会渴望死神前来接引。

    痛不欲生。

    生不如死。

    速求一死。

    视死如归。

    从这些成语里你能够读出什么吗?

    在上苏晓波的“夜读”课期间,我的一些深层情结被唤醒。

    我还记得去年七月末尾的一个雨夜,恰逢我父亲的忌日。

    那个夜晚我突然间“坏掉了。”我感到非常难受。我知道那种难受在心理学上叫做“分离创伤”。

    我打了把伞,冲出家门,在雨幕中徘徊。

    我的内心既无助又荒凉,还有一种又闷又钝的,疼。

    我突然间想到死。

    是的,那个时刻,

    当我难受到难以承受之时,

    当我感觉濒临绝望之际,

    我突然间想到,大不了,我还可以去死啊!

    说来也怪,当我想到可以逃到死神的怀抱时,我竟然不那么痛苦了。

    我甚至感觉到一种温情的安慰。

    因为,我总归是有处可去的。

    像一只风筝,确定牵在一只有力的手掌之中,它就可以安心飞舞;

    像一叶小舟,确定可以回到一处宁静的港湾,它就能够奋力远航;

    像一个孩子,确定妈妈的目光在追随左右,他就敢于大胆去探索;

    那么,一个痛苦到极至的人,确信还有死亡可以接纳他,他就可以隐忍地活着了。

    死亡,是对生命最大的悲悯。

    反正我们到最终,每个人都有着同样的归宿。

    不论幸福还是苦难,大地母亲不会拒绝任何一个生命。

    那我们就先好好地活着吧!

    只有向死而生,才能转身去爱。

    反正,生命就是一场稍微不那么无常的梦而已。

    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上升的路和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努力活着,是为了好好死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mzc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