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中心校的通知后,我便开始着手准备研讨会英语优质课的课件。
下午,我到四年级试课,由于时间比较紧凑,我并没有腾出太多的时间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毕竟这是全英教学,没有提前的沟通,孩子们可能不会太适应全英教学的氛围,所以我的心里不由得有些忐忑。
随着清脆的铃声悦耳响起,孩子们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打开课本,开始阅读。
“Hi, everybody, i am very happy to meet all of you here. ”我的热情招呼并没有换来孩子们的回应,相反,他们的脸上写着错愕,但这种情况在我的预料之中。
“Hello!”我再次挥动双手播撒热情,孩子们冰冻的错愕开始慢慢融化,开始有一丝低沉的回应,紧接着这种声音开始变多,变得有些热烈。我也不失时机地趁热打铁,不断挥舞双手,并把手放到耳朵旁做出听不到的提示,孩子们的热情被彻底点燃。
接下来的教学中,我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的肢体语言简单,明了。比如高和低的比较,我会用手指比出两者之间的差距,孩子们看到后立马争先恐后地回答“tall, short”,胖和瘦,长和短亦然如此。
接下来的鼓励性语言,同学们可能听不懂,但他们通常会跟随我们的动作做出热烈的鼓掌,我举手示意同学们回答问题,马上就能得到积极地回应,完全没有了刚才略带尴尬的气氛。当然,这样的沟通也会出现短暂的停顿,孩子们一定也会有不理解的时候,但通过我这个非表演专业教师的“专业表演”,孩子们简直成了“一点通”。
这样的表现让我又惊又喜,从中我也得到了一个启示:全英文常态教学也不是没有可能,一次“突如其来”的全英课孩子们尚且能够“应对自如”,更何况长期坚持呢?要相信,孩子们的潜力是无限的。
就在一天之后,我再次踏上征程,步履匆匆地前往中心小学试课,这次我又一次在心里给自己下了一份战书:直接开战。
这节课,孩子们的表现如同昨天的孩子们那样:激励,充满热情。掌声里,有孩子们的努力后的骄傲;冷场中,有孩子们的碰撞过的火花。我深深被这群孩子们打动。
也许,这样的课堂不似以往那么流畅,自然,但就孩子们的表现来看,他们是真得了不起,而这,也仅仅只是个开始,如果长此以往地坚持,我相信,打造全英课堂一定可以实现。孩子们的潜力也将得到充分地挖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