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一名大学老师通过对自己高效阅读的训练,有了显著的成果后,在学校开设了“高效阅读”课,在学与教的不断实践、学习、反馈、迭代、总结出来的一本简明易懂,实操性极强的,关于如何打开阅读之门的一本书。
这本书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将“阅读”作为一个系统进行拆解,一列火车,一个医院、一个教室,甚至一首诗都是系统,这个讲法比较新颖。什么是系统?两个以上的事物或对象相互关联而形成的统一体,叫作系统,系统中的事物和对象被叫做“组分”,系统的功能是通过整体涌现出来的。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系统的行为(或表现)。书也是系统,也具有系统的特征。
当你从系统的角度来看一本书,来看阅读,就能发现,读一本书我们若从整体上了解一本书,作者、写作目的、框架,再到内容,自上而下来表示就是作者-序言-目录-章-节-段-主旨句-关键词-字,这是一个由结构、层次、组分组成的系统。而这些“组分”组成“意义组块”,再由“意义组块”构成一个整体。
同样的,阅读也是一个系统,如果拆解开来,识别、理解、记忆、应用就是其中的“组分”,“高效阅读”还包含“提升速度”,阅读是一个系统,也是一项技能,既然是技能就需要训练,从每一个组分开始训练,这样很好理解。
于是,作者从刻意练习,理解、记忆、应用各个组块开始讲解如何刻意练习、如何理解、如何记忆、如何应用,最后是如何通过阅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所以从另一个角度可以理解为,这本书是通过阅读的例子,告诉我们如何构建一个知识体系。
知识体系也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相当于一棵树有了主要的枝干,接下来就是在这些枝干上生出小枝,长出叶子,这些叶子就是具体的知识,这些小枝就是“组分”,这些枝干就是“意义组块”,最后组合成一个枝繁叶茂的大树。
当我们了解了这一点,无论是读一本书、写一篇文章,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新的知识,都能从系统的角度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其中,寻找、获得,偶得之都会与已有的“树枝结合”,附着在上面,为知识体系的生长添枝加叶,使其越来越繁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