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亨妈说字-十二生肖之龙

亨妈说字-十二生肖之龙

作者: abby7021 | 来源:发表于2017-03-27 21:57 被阅读113次

传说中的龙,图片上的是真实存在的生物,但是体型非常的小,并不是真龙,只是和龙很像的迷你版哦,很多人说龙是中国的鳄鱼,但是我更倾向于承认龙这种生物的存在,龙的很多习性跟鳄鱼完全不同,如果是根据鳄鱼的习性来编撰的,那就太不靠谱了。

与龙有关的成语

龙飞凤舞、、画龙点睛龙潭虎穴笔走龙蛇鱼龙混杂老态龙钟降龙伏虎叶公好龙大水冲了龙王庙鲤鱼跳龙门强龙不压地头蛇望子成龙龙凤呈祥龙马精神卧虎藏龙神龙见首不见尾人中之龙生龙活虎龙争虎斗群龙无首车水马龙攀龙附凤来龙去脉龙言凤语人中龙虎龙江虎浪烹龙炮凤、等等

与龙有关的故事 

百叶龙<寓言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妻子怀胎一年,生下一个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长知道后,大发雷霆,一口咬定这是不祥之物,逼着夫妻俩立即把婴儿卡死。夫妻俩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脚盆,将婴儿倒入门前的荷花池中。

几天后,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见她那儿子从荷花丛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讨奶吃。娘总是爱儿子的,于是抱起来喂了奶,就这样,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儿子三次奶。一天,两天,一直过了三百六十天,儿子渐渐长大,却现出龙的样子来。

这消息又传到老族长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没卡死,反而长大了,大为恼怒,于是想出一条毒计,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这个老头儿身边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边树丛里。等到那个女人淘米时,果然看见有条小龙游上岸来向她讨奶吃。

老头儿见状举刀就砍,小龙连忙跃人荷花池中。可是迟了,这一刀,把小龙的尾巴砍了下来,霎时间鲜血淋漓。刚好池中停着一只美丽的大蝴蝶,那蝴蝶见小龙无故受害,没了尾巴,心里十分同情,就立即飞过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于是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龙尾巴。

就在这时候,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那条龙一下子长到十几丈长,骤然从池中跃起来,身上插满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飞腾而去。

那老头儿见到这股气势,吓得昏过去,死了。小龙的娘一见儿子飞人云层,含着眼泪连唤三声小龙,但是小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会飞来降云播雨,使乡亲们获得丰收。长兴一带老百姓为了感谢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龙鳞和蝴蝶龙尾,制成长兴著名的“百叶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舞龙,用来纪念和庆贺。

画龙点睛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他的绘画技术很 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东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 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 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可是, 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 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 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答应给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 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 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刚点过第二条龙眼睛,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 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 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还有很多关于龙王的传说。

鲤鱼跳龙门

(东亚神话传说中的生物)

编辑

龙是中国等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为鳞虫之长。常用来象征祥瑞,是中华民族等东亚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

龙的形象最基本的特点是“九似”,具体是哪九种动物尚有争议。其中一种较为常见的龙的形象特点为九似:角似鹿、头似牛、眼似虾、嘴似驴、腹似蛇、鳞似鱼、足似凤、须似人、耳似象。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而这些已经是晚期发展而来的龙的形象,相比最初的龙而言更加复杂。[1]

封建时代,龙是皇权的象征,皇宫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礼记·礼运第九》中与一起并称“四灵”。[2]而西方神话中的Dragon,也翻译成龙,但二者并不相同。

青龙:为“四圣”、“四象”与“天之四灵”之一,又称为苍龙,代表东方,青色,因此称为“东宫青龙”。相较于《礼记·礼运第九》:“麟、凤、龟、龙,谓之四灵。”[7]中的龙来,青龙的地位要更高。[8]

应龙:又作黄龙。背生双翼的龙,据《述异记》记载:“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千年为应龙。”据说当年轩辕帝有名大将就是应龙,主要功绩有斩杀蚩尤夸父

(huǐ):《述异记》载:“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

(qiú):虬龙是古代传说中有角的小龙,一说是无角的幼龙。《说文解字》:龙无角者。各本作龙子有角者。今依韵会所据正。然韵会尚误多子字。李善注《甘泉赋》引《说文》虬,龙无角者。[9]

(chī):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类龙生物。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10]

(jiāo):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11]

角龙: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角龙”。

火龙:《清史稿》载:“浮山有龙飞入民间楼舍,须臾烟起,楼尽焚”、“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七日,葭州赤龙见于张体两川围中。六月初七日,高平火龙见于石末村”、“五十六年六月,莒州赤龙见于龙王峪,先大后小,长数丈,所过草木如焚”。

蟠龙: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中国古代建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云龙:云雾缠绕的龙。

望龙:头部呈侧面的龙。

行龙:传说鲤化蛟,蛟化龙,而当龙达到一定境界时,会化为行龙。

鱼化龙:鱼化龙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民间流传的鲤鱼跳龙门,讲述的就是龙鱼互变的关系。

蜃龙:蜃栖息在海岸或大河的河口,模样很像蛟,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种。蜃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就是从口中吐出的气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幻影。这些幻影大多数是亭台楼阁,是谁都没见到过的豪华,从窗口里可以看到穿戴华丽的人们在活动。这就是常说的海市蜃楼

除此之外,在一些典籍里还记载了龙的“衍生物”,如《五杂俎》:龙性最淫,故与牛交,则生麟;与豕交,则生象;与马交,则生龙马……

龙生九子

编辑

龙生九子是指龙生九个儿子,九个儿子都不成龙,各有不同。所谓“龙生九子”,并非龙恰好生九子。中国传统文化中,以九来表示极多,有至高无上地位,九是个虚数,也是贵数,所以用来描述龙子。

囚牛

龙有九子这个说法由来已久,但是究竟是哪九种动物一直没有说法,直到明朝才出现了各种说法。明代一些学人笔记,如陆容的《菽园杂记》、李东阳的《怀麓堂集》、杨慎的《升庵集》、李诩的《戒庵老人漫笔》、徐应秋的《玉芝堂谈芸》等,对诸位龙子的情况均有记载,但不统一。

龙生九子古时民间有“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的传说。但九子是什么,说法也不同。我们主要以年份偏老并已经被后人整理成书的《中国吉祥图说》来了解具体是哪九子。

1.老大囚牛,喜音乐,蹲立于琴头;

睚眦

2.老二睚眦(yázì),嗜杀喜斗,刻镂于刀环、剑柄吞口;

3.老三嘲风,形似兽,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的遗像。也有人一直认为它是有着龙脉的凤;

4.四子蒲牢(pú láo),受击就大声吼叫,充作洪钟提梁的兽钮,助其鸣声远扬;

5.五子狻猊(suān ní),形如狮,喜烟好坐,所以形象一般出现在香炉上,随之吞烟吐雾

螭吻

6.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似龟有齿,喜欢负重,是碑下龟;

7.七子狴犴(bì àn),形似虎,好讼,狱门或官衙正堂两侧有其像;

8.八子负屃(fù xì),身似龙,雅好斯文,盘绕在石碑头顶;

9.老九螭吻(chī wěn),又名鸱(chī)尾或鸱吻,口润嗓粗而好吞,遂成殿脊两端的吞脊兽,取其灭火消灾。

其他:

饕餮四凶之一,原为缙云氏之子。[12]

貔貅:带有祥瑞之气的一种神兽。

产生背景

编辑

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存,还不能独立的支配自然力,也不能解释自身来源,对自然界充满幻想、憧憬乃至畏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就是图腾和鬼神产生的社会基础。[13]

蒲牢

龙图腾形成的原因,一种说法认为源自黄帝釜山合符。《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在打败炎帝和蚩尤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这次“合符”,不仅统一了各部军令的符信,确立了政治上的结盟,还从原来各部落的图腾身上各取一部分元素组合起来,创造了新的动物形象-龙。

从此,中原大地上各个部族有了共同的龙图腾,统一中华文明的历史就此开启,因而中国人都是“龙的传人”。

这个故事虽然完美解释了非自然界原始存在的龙怎样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祖先,但史前文化遗址中龙形象的发现,使它不攻自破。

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龙图腾是由其他动物图腾演变而来的。早期比较具有广泛代表意义的是“蛇演变说”,当蛇演变为龙后,我们自然也变成了“龙的传人”。[13]

但在实际上,龙的传人这一说法直到五四运动之后才流行起来。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Xpeh4QupdsN5bp7X6Xy2-ZasYeWod262QABZgztoRltEx0Kl9Hsv1UBj4jbBQWPjL8OXTBiSRLAdkazdykU9BkS8XWP2sXdfy5R3s3BWn7

相关文章

  • 亨妈说字-十二生肖之龙

    传说中的龙,图片上的是真实存在的生物,但是体型非常的小,并不是真龙,只是和龙很像的迷你版哦,很多人说龙是中国的鳄鱼...

  • 亨妈说字-十二生肖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亨妈就来讲讲跟十二生肖有关的汉字,要讲十二生肖我们就先了解了解十二生肖的来历吧! 一、什么是...

  • 亨妈说字-十二生肖之蛇

    今天我们继续来说说蛇,蛇的甲骨文就是一个蛇的样子, 蛇的象形文字有4个 虫巴它也 这四个都是蛇的意思,但是每个蛇侧...

  • 亨妈说字-十二生肖之马

    马 这种动物是我们生活中已经不太常见的动物了,以前是我们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 马(mǎ),草食性动物。在4000年...

  • 亨妈说字-十二生肖之虎

    今天我们来说说大老虎。 十二生肖老虎的传说 老虎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三,在十三地支配属“寅”,故一天十二时晨中之=“...

  • 亨妈说字-十二生肖之牛

    今天我们来继续说说牛。 大家看看牛的甲骨文,我们的祖先用一个牛头的形象来表示牛。上面是牛的两只牛角,下面呢是表示牛...

  • 翟大非的十二生肖诗之龙

    十二生肖诗之龙。 腾挪九天外, 叱咤云雨中。 大泽润环宇, 神韵在苍穹。 ... ... ... 十二生肖诗之龙。...

  • 亨妈说字 论语之(十八)

    《论语》第十六课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四条,但是内容信息量很大,今天继续我们的讲字。 一:戒 平时我们经常听老师和爸妈说...

  • 亨妈说字 论语之(十六)

    《论语》里有很多关于贫与富状态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国家大事与个人的修为,贫穷状态下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德行与修...

  • 亨妈说字 论语之(十七)

    波儿老师讲论语已经讲到15课啦,课程四分之三的内容都讲完了,小朋友跟上步伐了吗? 放了一个寒假,还是玩的时间多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亨妈说字-十二生肖之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hd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