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遥远的玛热勒苏(5)

遥远的玛热勒苏(5)

作者: 马踏飞燕2018 | 来源:发表于2020-03-30 21:43 被阅读0次

    一周的工作结束了。

    《元史》记载:“太祖东归,定四子分地”记的是成吉思汗西征(公元1219—1244)后,把所征服的地方分封给他的四个儿子,其中“也迷里河滨之地封三子窝阔台”,历史上称作窝阔台汗国,首府设在额敏,统治范围包括今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和蒙古西部。窝阔台曾率部在也迷里河(额敏河)南岸兴土木,筑高墙,建成一座四方形都城,取名“也迷里城”,也称“都鲁布津城”,随着窝阔台统治地位的巩固,也迷里城也日趋繁荣,到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死,窝阔台继蒙古大汗位后,仍致力于成吉思汗未完成的对外征服大业,为适应连年征战的需要,他下令在各地设立驿站,开通道路,修建仓库,储备粮食。由于政治上的暂时统一,交通畅达,促进了商业的迅速发展,在这一时期,也迷里城呈现出空前的繁荣。公元1306年窝阔台大汗的孙子海都与忽必烈夺帝位失败后,其领地并入察哈台汗国(成吉思汗次子察哈台的封地),而窝阔台汗国首府—“也米里城”则毁于这一次权力之争的战斗中,留下一处古城遗址作为这一历史的见证。

    "我们就行走在窝阔台曾经驰骋的地方”。蒙古族的常务副局长汉语说的还是有些硬。

    “对,对,前面就有蒙古的草原石人”。阿娜尔欢快的叫着。

    从戈壁到草原,仿佛没有过渡。

    比起戈壁一望无际的荒凉,显然一望无际的草原显得生机勃勃。到了中午时分了,大家跳下马,卸下干粮和水,围坐在石人附近,开始午餐。东方第一次见到石人,特别的好奇,哪有心思吃饭,拿了个馕饼和一条熏马肉,迫不及待的围着石人转圈,欣赏起来。

    说是石人,如果不是近前仔细看,就是一个个石柱子。雕刻的痕迹浅浅的,就是勾勒了一个轮廓,没有什么美感,也没有什么比例,头大大的,线条的勾勒,勉强可以看出上肢。高的有两三米,矮的不足一米。石头看起来比较特别,黑黢黢的。有的还隐隐约约拿着剑一样的武器。

    “东方局长,你说这石人是做啥的?”。不知啥时候,阿娜尔凑上来。

    “嗯,”,东方语塞了,他真的不清楚。

    “阿娜尔,你赶紧把东方局长请回来填饱肚子,看看东面的云彩,马上要来雨了”。常务局长喊道。

    雨说来就来,还很急,大家穿上雨衣,继续出发。

    雨中的草原,空气格外的清新,有一丝丝凉意。马蹄踩在青草上噗噗的柔和,大家缓缓的骑行,话题又回到了草原石人。还是常务局长博学,教科书式,标准的给我科普。

    阿勒泰地区是中国草原石人最丰富的地区,已发现80余尊。最高的石人通高3.1米、露出地面高2.7米,最矮的石人露出地面高0.6米。经考古研究,阿勒泰地区在青铜时代已出现了墓地石人,有萨木特和喀依纳尔两个类型。萨木特石人类型以青河县萨木特墓地石人最典型,其特点是只注重表现脸面器官,圆形脸面,圆眼。鼻子呈三角形,翼部宽,平切底。颧骨明显,大嘴。喀依纳尔类型石人则以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喀依纳尔墓地石人最典型,石人不仅雕刻出了脸面,有的也雕刻出了手臂。石人明显程式化,缺乏写实。圆形或桃形脸面,圆眼,方直鼻,小嘴,肩胸部饰三角纹。据目前的研究情况看,阿勒泰地区青铜时代石人与我国历史上记载的“鬼国”人的文化联系密切。

    阿勒泰地区也发现了铁器时代的墓地石人,主要有喀拉塔斯、切木尔切克10、11号石人、阿勒帕布拉克和塔勒德布拉克等四个类型。喀腊塔斯墓地有男、女两尊并列的石人,皆立于墓葬的东边,面向东。石人仅雕刻出了脸面。男性石人居左,以剪底法显示面部轮廓,嘴比较大,鼻直,平切底。女性石人居右,以浮雕表现面部轮廓,小嘴,小眼睛。从文化溯源上考虑,阿勒泰这一时期石人可以与它的铁器时代文化联系起来,属于狄人文化系列,所以也可以认为是丁零人一支的文化现象,同时也不排除为呼揭人文化的可能性。

      石人的存在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除了新疆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向东与之相连的蒙古国、南西伯利亚草原,以及我国的内蒙古部分地区,向西穿越中亚腹地,一直到里海和黑海沿岸,都存在着石人,它们没有国界的区分,成为北方草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谁才是石人真正的主人?

      

      《周书•突厥传》中记载,突厥人死后,要“于墓所立石建标”,这说明古代突厥人有在墓地立石的风俗,同时在《隋书•突厥传》中也有一段记载,说突厥人尚武好战,死后要“图画死者形仪及其生时所经战阵之状”,这样联系起来可以推断为,墓地立石之上刻画的正是墓主人自己的形象。上世纪中叶,专家在蒙古国挖掘了一系列立有石人的古墓葬,墓中出土的碑文上明确记载这是突厥贵族的墓葬。

      

    石人出现或与秃头人有关

    在中国早期古籍《庄子•逍遥游》当中,有一极北之国被称为“穷发国”,同时古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其著作《历史》中说,阿尔泰山下居住着一种“秃头人”,“秃头”、“穷发”很可能就是指某个民族不留发辫的习俗,而这些石人的典型特点,就是圆形头顶上没有任何发饰。希罗多德的著作中还说:秃头人长着“狮子鼻和巨大的下腭”,这种蒙古人种的脸型恰恰和这些石人身上的表现相吻合。

      更有意思的是,希罗多德说秃头人在山中看守着黄金,而阿尔泰山蒙语的意思就是“金山”。当然,中外古籍对新疆青铜时期居民的称谓多种多样,把新疆早期石人都归结为所谓“秃头人”的遗留物,是否过于简单?

      塞人和秃头人同民族吗?

      先秦史料中的塞人也曾生活在阿尔泰山一带,塞人和秃头人之间又有何关系?

        “欧呦,局长同志,你说的不对啊!”阿娜尔开始反对。“我听说这的石人,是给成吉思汗守墓的”。

    “哈哈,阿娜尔,你不要忘了,我是标准蒙古族啊”,常务局长笑着看着阿娜尔。

    “阿娜尔,我问你,你们的老家,伊犁大草原上有没有石人?难道也是给成吉思汗守墓?相隔一千多公里啊,他的墓有这么大?”。

    “那,那那就是给另外的一个大英雄守墓吧”。阿娜尔开始狡辩。

    “南北疆好多草原都有石人,形态,工艺,年代都不相同,传说都不一样,北疆的主流传说是石人为成吉思汗守墓:说成吉思汗死后,埋在了阿勒泰地区,葬后怕敌人掘墓,用一千匹马踏平痕迹,放上石人,留下一个部落为他守陵,这个部落,就是喀纳斯地区的图瓦人,等等。其实,蒙古族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薄葬是传统,不像汉族人,崇尚厚葬和重视祭奠,死了就归长生天了,就是归于自然了,没有那么多想法。鄂尔多斯那个所谓成吉思汗陵,不过是后世多事人的画蛇添足罢了”。

    石人的话题和争论,一直持续到放牧点,我们下马换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遥远的玛热勒苏(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mb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