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也是要学好语文的关键。学好语文并不是只需要背诵、记忆,其实学习语文也是一门需要“技巧”的功课。要想学好语文,除了要注重日常的积累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小时候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语文的效率。在北师大教授看来,孩子5-8岁时,也就是小学的前三个年级是学习语文的黄金期,家长在旁帮助孩子养成以下3个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关键,能够让孩子更容易对语文找到“感觉”,也能把基础知识打牢。
习惯一、每天定点阅读的习惯
语文的学习,不管是字、词,还是句子,阅读是基础和关键,也是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很多家长也注意到了这一点,都会在孩子的幼年时期注重阅读习惯的养成,但是阅读的意义不在于多看了几本书,而是养成定点阅读的自律性,能够让孩子养成自律的习惯远远比单纯阅读要重要的多。
在孩子过了5岁之后,能够自主进行阅读后,除了要让孩子喜欢阅读、随时阅读之外,与孩子约定好,每天要阅读半小时或者1小时,要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守约定,不能养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习惯,只有坚持阅读,才能保持学习的惯性,不会出现间断性学习的问题。
当然,阅读的技巧也是很重要的,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爱学娃发现很多孩子在阅读的时候,只挑自己喜欢的有故事情节的书来读,而且只是当故事来读,读完就忘了。这样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起不到促进语文学习的效果。真正好的阅读应该拿起笔,边阅读边做笔记,把好词好句记录下来,边阅读边思考,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画上问号,然后查字典或者问父母,去解决这些疑问。读完之后,还要尝试去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只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够越读越提升。
推荐写作素材
习惯二、分辨字词之间的区别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准确地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以及能够灵活运用成为学好语文的关键。汉字,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似字一直是孩子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孩子在写字词的时候,经常会出现用错字的情形,这就需要孩子学习分辨不同字词的区别。
推荐学习同音字、多音字和形近字
无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区分相似词语,选择正确答案这类型的题目成为考查的重点。有的同学想要靠在课堂上学习的45分钟来作为积累,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总是会出现,这道题目答错,又出现了下一道题目,所以平时做好积累才是关键。做这类型题目的时候,学生总是会下意识信赖来自生活经验而留下的印象,但是由于不确定是否正确,所以作答的时候往往十分纠结。北师大的教授认为,平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构建字词框架,多做一些字词区分的积累,有助于提高语文成绩,减少学习难度。
习惯三、保持字迹规整干净
现在的中、高考虽说客观题都是填涂卡片机器扫码阅卷,但是毕竟语文有很多主观题,作文也是一个大头,这些题目大多都是机器拍照后,然后统一由老师阅卷,所以字迹的好坏对于卷面成绩也很有影响。从上了小学之后,学生开始大量写字,这时候是练习笔迹的黄金期。无论字迹漂亮与否,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卷面更为重要,所以家长平时在辅导孩子作业的同时,注意孩子字迹也尤为重要。写字时切忌心浮气躁,能够平心静气的写好每一个字才是关键。
推荐楷书字帖
在北师大教授看来,当孩子处于5-8岁的时候,开始大量积累外界的讯息、知识,由于语文这门功课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更要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更容易学好语文,不容易出现畏难心理,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