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的全国范围内的高温导致多地发生多起“热射病”致死事件。“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一种类型。
专家介绍,“热射病”虽然发病率不高,但严重的情况下可以致人死亡。所以高温天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特别是老年人,以免造成中暑及“热射病”等疾病的发生。
诱发热射病三大因素
近日连续的高温让“热射病”这一名词广受关注。热射病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的神经器官受损。而“热射病”的诱因与气温、湿度、风速三大因素有关,可分为:
劳力性热射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当周围环境温度>27℃,同时相对湿度过高的情况下进行剧烈体力活动即可发病,其主要症状有:胸痛、汗毛直立、过度通气、恶心呕吐、肌肉痉挛、共济失调、语无伦次,有些患者意识丧失。可发生溶血、急性肾衰竭、急性肝衰竭等,危及生命。
非劳力性热射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其主要症状有:行为异常和癫痫发作、意识错乱、昏迷等,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心衰、肺水肿等,常在发病后24小时死亡。
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如得不到正规医院的及时救治,死亡率高达50%以上。
防病七招需谨记
第一招:躲避烈日
热射病常因被烈阳照射时间过长所引发,所以夏季出行应躲避烈日,尤其应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16点出行,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
第二招:防晒保护
出门时,应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饮料等。值得提醒的是,即便是身体强健的男士,也应做好上述防护措施。
第三招:补充水分
夏季外出,一定要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平时可多吃些西瓜、桃、黄瓜、西红柿等蔬菜水果,具有预防中暑的功效。
第四招:睡眠充足
夏季日长夜短,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好措施。
第五招:补充营养
夏季面对高温,营养膳食应以高热量、高蛋白、富含高维生素A 、B1、B2和C的食物为主。平时可多吃番茄汤、绿豆汤、豆浆、酸梅汤等。
第六招:备防暑药
夏季出行,应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就可服用所带药品缓解病情。
第七招:及时检查身体
如今人们对于身体检查越来越在意,夏季是疾病的高发期,有心血管疾病、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在夏季应及时检查身体,增强防护意识,不宜从事高温作业。
防中暑避免几大误区
误区一:室内空调保持低恒温
很多人认为,在高温天气,为了躲避烈日,在室内把空调开得越低越舒服,因此,不管外面温度多高,室内温度一直保持在很低的一个“恒温“。可是,事实上,空调开得过低,使得室内室外温差过大,反而容易使人中暑。
正确的做法应当是逐渐调节居室温度,使人慢慢适应温度的变化,同时居室温度的变化幅度,应控制在3摄氏度到5摄氏度之间。
误区二:防晒霜太厚或涂清凉油降温
很多人误以为,防晒霜能防晒,自然也能防中暑,所以每逢外出都涂上厚厚的一层,或者全身涂满清凉油来降温。其实,这些做法不仅不防暑,反而会导致人中暑。厚厚的防晒霜覆盖在皮肤上,会影响汗液排出,自然会导致散热慢。同样,在全身涂满清凉油,由于有一种凉凉的感觉,也会减少汗液的排出。
误区三:中暑后喝大量白开水
很多人中暑后会喝大量的白开水。虽然在中暑时喝白开水可以补充水分,但是,人在失水状态下,喝下太多的白开水,就会产生“排出去“的反应,结果反而又回到失水状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喝些淡盐水或者鲜果汁。
误区四:在密封的室内泼水降温
用泼水的方法,的确会通过水汽蒸发,带走一些热量,因此,刚泼完水时,室内气温会暂时下降,但是,如果室内通风透气不好,空气不流通,在地面上泼水,蒸发的水汽难以向外散发而滞留在空气中,就会使室内空气湿度不断增大,而且,时间稍长,室内气温又会上升,这时,就会使人感到室内更闷热,从而引发中暑。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室内泼适量的水进行降温的时候,要打开门窗,使得空气流通。
误区五:大量喝啤酒用以解暑
高温的夏季,不少男性喜欢喝啤酒降温,认为凉啤酒能解暑。事实上,夏天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较大。如果再不断地喝啤酒,由酒精引发的血液快速循环,会使人体温增加,产生口渴、出汗等现象。因此,想通过大量喝啤酒来解暑的做法根本不靠谱,相反夏季喝啤酒,更应该适量。
误区六:夜晚在大树底下乘凉
不少人在盛夏的夜晚习惯到树下乘凉,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在气候闷热的盛夏,白天树下的温度的确要比空旷地的温度低3℃多,因为树冠能反射和吸收大气中的一部分热量,而且,树叶通过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和放出氧气。
因此,白天在树阴凉处乘凉或走路,会使人感到凉快、舒适。但是,到了夜晚,情况就完全不同,树下往往反而比空旷的地方要闷热。原因是太阳下山后,树下地面散热受到树冠的阻挡,散热的速度更慢,而且,二氧化碳较多。因此,盛夏的夜晚,人们不宜在树下乘凉,而是应到空旷的场地乘凉。
误区七:洗冷水澡“降温”
夏季疾病高发期,应格外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很多人认为用冷水“冲凉”让人更舒服,又能起到降温的作用。
但事实上,大汗淋漓时用冷水“冲凉”会使全身毛孔迅速闭合,使得体内的热量不能散发而滞留体内,从而易引起各种疾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选择温水浴,因为洗温水浴散热更快,而且浴后会让人感觉通体清爽。(更多知识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蒜伴智能陪护系统sbznphx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