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的一本书,托尼·罗宾斯的《钱——七步创造终身收入》。
这本书很厚,微信读书上面显示有两千多页,相当于一部长篇小说,甚至比长篇小说还要厚。
一个星期过去了,连一半我都没看完。
毕竟这不是小说,不能一目十行,甚至有些陌生的术语,要停留好久才消化得了。你绝对不能像看小说那样一口气看完,但这本书又不像专业书那样让人觉得难以下咽。
很明显,这是一本理财书籍,考虑到作者是美国顶级的演讲激励大师,除了理财,他还教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當然,這些道理他都真真正正做到了的,因此他這本書不算是“毒雞湯”,別害怕。
我想,他的这本书,光看书名就引起好多“鸡汤厌恶者”的反感,我也是早期的厌恶者之一,后来,我的理智告诉我,不能被这种奇怪的莫名其妙的主观情绪左右。
书好不好,至少翻开看下目录,看下大家的评价,而不是仅仅看了个书名,毕竟《小狗钱钱》也是因为书名,让我错过了接近十年,也许早十年看过这本书,人生又是另一番模样,谁知道呢?
毫无疑问,因为作者是搞演讲的,这决定了整本书充满一股演讲稿的味道,但绝不影响它是一本好书。
看题目就知道,我不想谈论理财的知识,而是书中一个我认为很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事实——我们所有人,都活在自己编写的故事里头。
有的人給自己編的故事是幸福的;
有的人給自己編的故事是悲傷的;
大多数人活在自己编写的悲伤故事里,恶性循环,难以自拔;只有极少数的人,摆脱了悲伤故事的束缚,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没错,你肯定马上想到了自证预言,他们两个不完全是一个概念。但是,“自证预言”跟“自己编故事”结合到一起,就变得活生生了。
这个大多数人给自己编织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我们没有成功,我们没有成就,我们没有成长,都是因为别的人或者别的事情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我们自己没有办法解决,或者我们认为,自己天生不是那块料,根本不能掌控这一领域。
这就是大多数人不断讲给别人,也讲给自己的故事,讲了无数遍的,即使是一个谎言,也会变成一个事实。
尤其是那些悲惨的故事,几乎都在比谁过得更惨
但是真相是这样的,我们大多数人的人生无法实现重大进展,阻止我们的终极因素并不是别人的限制,而是我们自己限制自己的感觉或信念。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最终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自己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类人?比如《那不勒斯四部曲》里面的尼诺,从小就讨厌自己的父亲,甚至在后来几乎跟父亲断绝了关系,然而这并没有什么用,最后,尼诺活成了他父亲的样子。他太熟悉父亲的故事版本了,于是他潜移默化地就活成了父亲的样子,甚至比他父亲还要惡心一百倍。
許多人不知道故事有另一個幸福的版本,我们活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我们一开始选择了什么样的版本。
有两个孩子,同样来自农村,同样有不幸的家庭,同样有不负责任的父母,然而,这两个人却走向了不同的两个方向。
其中一个认为一切都是父母的错,社会的错,让他成了一个废人,从来没有为自己争取过什么,最后他想,人生就这样了,不可能还有别的可能;
而另一个从不抱怨,他把那些自己前进的阻碍找出来,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惧,找到了自己的榜样(那就是他要活成的样子),他相信,他能活出他想要的样子——有足够的钱、有喜欢的工作、有喜欢的人……最后,他过上来他想要的生活。
自证预言就是这样,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编写的故事生活,不管好的坏的,因为他们深深相信。
如果你现在给自己编写的故事是悲惨的,赶紧改编吧,你本来就是导演,你说了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