曦,家中排行老二,土生土长于一偏远农村,从小家境贫寒,幸在父母恩爱,也很疼自己。
父亲在曦还未出生之前翻遍了旧字典,挑好了好几个名字之一,最后选定了两个“曦”与“息”。想着若是男孩就叫“息”,若是女孩,就叫“曦”。相较于村子里其他父母取名的“大妹,小妹”的方式,曦是幸运的,虽然家里穷,但是爷爷还在的时候,父亲也是读了初中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已经算是很不错的学历了。
曦,为了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小年纪的曦可是受了不少苦的,笔画太多,太难写。不过长大了的曦是很感激父亲的,她很喜欢这个名字,也很感激父亲从小对其坐姿以及握笔姿势的严格要求,养成了曦端正的姿态,也不近视。
但是,父亲母亲,从来都叫曦“老二”,而不叫“曦”。
深知家里不易,也晓在学费昂贵的年代能上学读书更是不易,所以曦从小就很认真对待学习,加上本身脑子也挺灵光,从小成绩便都名列前茅,成为了村里所谓的“别人家的小孩”,父亲母亲脸上也倍有光,更多的是欣慰的笑容。邻里的叔伯也都纷纷叫自家孩子来向曦学习,自此曦成为了村子里的“名人”。
曦三年级的时候,代表全年级到市里去竞赛,取得了二等奖,全校年级唯一的获奖者,为此学校特意全校开会表彰,并颁发荣誉证书,奖品笔记本,以及50元一笔奖金。那个时候,50元约等曦一年的伙食费,那时曦每周1元伙食费,因为曦三年级的时候开始跟姐姐一起寄宿学校,学校制度是四年级开始寄宿学校,要晚自修,而曦三年级时,姐姐读五年级,父母担心曦一个人去上学不安全不放心,所以就让曦跟着姐姐一起住宿,晚上姐姐 上晚自习时,曦就跟着姐姐同学的妹妹一起,在黑暗的校园中,借着晚自习的班级的昏暗灯光在外面玩耍,安静地玩耍。
那时,跟曦一起得奖的还有五年级的班长,也是曦姐姐班的班长,偌大的操场上,备受瞩目的领奖台上,五年级的学长,三年级的曦,很是自豪。自此,曦成为了学校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一员,尤其在姐姐的班级里更甚,因为曦跟姐姐一起住宿的时候,是住在五年级的女生宿舍,跟曦姐姐的同学都很熟悉了。
五年级之后,除了语文数学,曦也开始了英语学科的学习,曦不偏科,每一科都全校第一,所以每一年全科第一,各科第一都能取得奖状,以及笔记本奖品,家里的瓦墙上都贴满了曦的奖状。
贫穷,让困苦人家举步维艰,曦的父母,除了养育曦四姐弟,还有一位年迈的老奶奶,还有一位疯癫且常年靠药物维持的大伯。虽然先前也因为家穷,每每都是开学好久之后曦还在山坡上放牛,因为父母没钱交学费,别人家的小孩都已去上课了,最后都是班主任向学校担保叫曦的父母先送曦去上学,而后再补交学费,学校领导都同意给曦设了特例,这一切归功于曦的优异学业成绩。
然而,那一年是很残忍的一年,那年,曦五年级,姐姐升初一了,姐姐成绩虽没有像曦一样每科都全校第一,但是也很优秀。那一年,家里没什么收入,最小的弟弟也要上学了,伯伯治疗的药也一直很贵,奶奶年纪更大了,也添了伤病,家里揭不开锅了。无奈之下,斟酌再三,作为老大的曦的姐姐被迫辍学。那日太阳依旧如火烤着大地,姐姐躲在柴堆里哭了整整一天,姐姐不知道的是,曦也在附近陪着哭了一天。曦记得很真切,那柴垛是堆成三脚洞型,刚好可容入姐姐的身子,别人也发现不了,那是姐姐以往跟曦玩捉迷藏时爱钻的柴洞,曦很清楚。
那一年,姐姐14岁,曦12岁。
从小,曦跟姐姐都是形影不离的。一起起早去村里的池塘洗衣服,一起去山上放牛,一起砍柴,一起采摘野果,一起玩石子游戏。那时在回村的那条弯弯的土路上,总会出现这样的一幕,姐姐骑在母牛的背上,拖着一捆柴,走在前面,而曦牵着牛仔,跟在后面,踏着夕阳,一脚一步,哼着无名小曲,一起回家。
自小曦的性格就比较怯懦,而姐姐给曦的感觉是雷厉风行,姐姐在的地方,曦从不怯场,更不怕会被欺负,曦总是喜欢屁颠屁颠跟着姐姐,可是姐姐却总是“嫌弃”总被曦跟着粘着,可到了关键时刻,姐姐总会护着曦。
从小,曦的衣服大多都是姐姐穿过的,姐姐长大后穿不下就留给曦穿。除了过春节父母会给曦跟姐姐各买一套相似的套装新衣,而这新衣仅仅是过春节正月初一初二那两天穿,之后洗干净了就叠放在衣柜了待来年的春节再穿。鉴于小孩长得较快,到了再下一年的春节就又会有新衣穿了,每每这时候,曦跟姐姐都会很高兴。
那一年之前,姐姐跟曦,是从来都没分开过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