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解读汉字,重构其源(上)

解读汉字,重构其源(上)

作者: MARC_CAI | 来源:发表于2019-12-21 20:46 被阅读0次

    通过了解汉字的字根,进一步了解汉字,加强汉字记忆。此文为上半部分。

    一、跟“人”相关

    人、大、身、勹(匍)báo、尸、卩(今)jié、女、天、立

    1.人:侧身而立的人形,正反无别。

    2.大:正面站立的人形。

    3.身:金文像怀孕的妇女,鼓着大肚子的形象。

    4.勹(匍):人俯身的形象。会意人匍匐在地,引申为占有。

    5.尸:古代祭祀时,要找一个活人代表死者,坐着受祭。这个活人就叫尸,甲金文像一个人用臀坐着的侧影,篆隶体都像拉长了下肢而变形。

    6.卩(今):人跪地的形象。意为用口发布命令。

    7.女:甲文像一个两手交叉于胸前屈膝而跪的妇女的形状。

    8.天:“大”字顶上加一横,表示人头顶就是天。

    9.立:倒着的人立在地上。

    二、跟“手”相关

    手、又、右、君、爪、白、弄、兴、后、司

    1.手:人手的正面形象。

    2.又、右:右手的侧面形象。

    3.君:尹+口。尹,表制定政策时人;口,表说话算数的人。

    4.爪:手爪的形象。

    5.白:人的手指甲。

    6.弄:双手,引申为“玩”。

    7.兴:四手抬物,表示四手共举一件器物。

    8.后、司:篆文里为相反,后-朝右,司-朝左。后,古代指帝王的妻子;司,按照君主即后的要求负责具体工作、主管具体事物,如司南、司徒、司马等。现沿用,如司机(开车)、司车(机床)。

    三、跟“足”相关

    足、止、韦、夂(降)、癶(登)

    1.足:甲文是腿的形象。

    2.止:甲文是脚的形象,脚掌和脚趾的生动形象。

    3.韦:倒止或侧止。

    4.夂(降)zhǐ:倒止或侧止。

    5.癶(登):双止。

    四、跟“人的内在构成”相关

    毛、皮、克、革、肉、骨、歹、心

    1.毛:人头上长出毛发的形象。

    2.皮:金文左为突出头部和肚子的兽体,右为手形,表示剥除下来的皮。

    3.克:十+兄。十,表示直下之义;兄,突出的兽体。表示从兽头开始往下剥除兽皮。

    4.革:无毛为皮,熟皮为革。革,处理过的皮。金文中两边各一手,表示揉制兽皮。

    5.肉:甲金文像一块肉,篆书变形,隶书变得比甲金篆更为复杂,为了区别“月”字。

    6.骨:骨头的形象。篆书上部为骨,下为骨上附着的肉。骨字变形有肯、剐、别等。

    7.歹:像残缺的骨头形状。如残、殃等。

    8.心:甲文为心脏轮廓形象。

    五、跟“两性”相关

    士、乃、巳、子、囟、长、病、久、亡

    1.士:甲文为雄性生殖器象形。本指成年男子,先秦时期又称贵族的最低等级,次于大夫。

    2.乃:甲金篆均可看出是乳房的侧面形象。

    3.巳:甲金篆书是胎儿象形,本指未出生的婴儿。

    4.子:甲文像裹在襁褓里的孩子形状。

    5.囟:像婴儿头顶未缝合的地方,俗称脑门囟儿。

    6.长:甲金文是一个弓腰扶杖、长发被吹起的老人形象。

    7.病:甲文是人大汗淋漓、躺在床上的形象。金文沿袭,后加声旁丙。

    8.久:比较抽象,源于人的腿部。也有学者解读为人的变形。

    9.亡:甲金文像人被截去了手的形状。是对奴隶逃亡的惩罚,失去手后也有亡义。

    六、跟“生育”相关

    身、孕、字、孚、俘、ㄙ、育、毓(yù)、居

    1.身:孕妇挺着大肚子的形象。

    2.字:上为宀,是房屋的形状,也表示女性子宫,下边是子,表示女性生子。

    3.孚、俘:从卵,孚声。

    4.ㄙ:脚上头下的胎儿。

    5.育、毓、居:上为人形,下为倒子(脑袋向下、脚向上的孩子形象),是女人高坐分娩的形象。

    七、跟“医疗”相关

    休、病、疾、疗、药、殷、医、伊、尹、毅、燮(xiè)、灸、尉

    1.休:人+木,人背靠大树休息。

    2.疗、药:甲文为手持药在床前,应是用药治病的情景。

    3.殷:甲金文都是手持针刺人身体以治病的情景。

    4.医、伊、尹、毅:医字甲文是挡箭牌,后引申为未受伤前防箭,受伤后治疗;后加尹字旁,表示用针刺,表示医治。后来医疗技术发展,要用药酒、酒精消毒,遂变形为篆文醫。遮挡之义用翳表示;伊与医同音同义,都是针刺治病;毅是以针刺豕(猪)的情景,应是为猪治病,与医同音。也可解读为手持棍、辛杀猪。

    5.燮、灸、尉:燮字中表示用针刺,即用火消毒。由医疗引申为谐和、调和;灸是以火烧足之形,足形在金文之后变形为久;尉是手持器械把火上烧热的东西放在人背上烫,像拔火罐。

    八、跟“服饰”相关

    衣、乍、冒、免、允、巾、系、冬

    1.衣:甲金篆书均是交领衣服的形象,有领、襟、袖。

    2.乍: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乍与初同义,表示刚开始。从字形看,是缝制一件衣服刚开始的形象。

    3.冒:甲文是一顶帽子的形象。从金文开始,下为目,上为覆盖物。上字不是曰,而是ㄇ+二。

    4.免:冕的初文。甲金文均可看出上边是帽子,下边是人形。篆隶变形,表示女人产子。

    5.允:甲文像一个头戴高冠的人形,因为商周时平民不戴高冠,仅束发或戴较低的盘形帽。

    6.巾:甲金文像布巾下垂之形。

    7.系:甲金篆书均像一束丝,上下端像丝束扎紧后,留有散开的丝头。

    8.冬:甲文是古文终字,像一条丝线两头打结的形状,表示终结。因为冬季是一年之终,故冬终同源。

    九、跟“饮食”相关

    鬲、鼎、曾、会、勺、匕、斗、爵、壶、畐(福)、酉、皿、凡、豆、食、卤、臼(jiù) 、午、者、庶

    1.鬲:古代三条袋状腿的炊具形象,可用于煮粥。甲文形象,金文增加了盖子,篆书上下断开。后变形为呙。

    2.鼎:古代青铜炊器,一般圆身双耳三足,后成为只有帝王才可拥有的象征政权的立国重器。鼎既重又大引申为盛大,又比喻三方鼎足而立。构字变形为贝。

    3.曾:金文篆书中为蒸具,上为气体或气味飘出,下表美味,即甘。篆书变下部甘为曰,楷书变为日。

    4.会:会意字。甲文下为仓体,中为仓门,上为仓顶。参见仓字。用储藏谷物的粮仓表示聚集汇合之义。金文在仓中加上小点,聚合储粮之义更为明显。篆书将仓体变为日,隶书从之。今改为简化会字。本义是聚焦,引申为集会、帮会。作声符或兼表意可组成侩(kuài)、哙(kuài)、荟、桧(guì/huì)、浍kuài)、烩(huì)。我们认为会字是做饭的炊具。

    5.勺:舀东西的用具,古时多用于舀酒,柄有长短。

    6.匕:母畜生殖器、倒立之人、匕首之象形。也是汤匙的匙右半字,原指古代专门从煮肉的鼎内取肉的一种长柄汤匙,如勺。甲文像匕首形,也像汤匙形。

    7.斗:有柄有戽(hù)的一种用来舀酒的器具,后发展做量器,一石十斗,一斗十升。又把天上布局如斗形的七星称为北斗星。简化汉字与斗争的斗合一。

    8.爵:古代一种两柱、三足有流的饮酒器,甲金文均为象形。爵形如雀,所以音近雀。现出土很多爵形尊,可能是其演变而来。

    9.壶:古代专用以盛酒的器具,上有盖,细颈有耳。甲金文均为象形。

    10.畐(福):畐、福同源。本义是求神福佑。甲文字形多达百个。或像双手捧酒献于神主。

    11.酉:甲金文像装酒的小坛子。也是酒的本字。坛身上的装饰花纹各有不同,借用为十二地支之一。

    12.皿:古代盛东西有耳的器皿。

    13.凡:皿右转90度形成。

    14.豆:古代食具豆的轮廓描摹,古代一种高脚的食肉器皿。甲金文口中有一点,表示这里有食物,引申为植物豆。

    15.食:上为倒口,下为食具,表进食。

    16.卤:盐的初文。甲文看应是《说文》所说,西方盐田也,外框是各种规则的盐田形状,区别于规整之农田。

    17.臼:象形,石制舂米器具的纵断面,内有齿纹、沟槽。后把像臼形的后槽牙也称为臼齿,构字如舂等。

    18.午:杵的形象,也是杵的本字。

    19.者:煮的初文,与尞同源。上为黍及脱落之粒,下为火或口表甘美。

    20.庶:与煮音近。古代烧石煮饭,将石头烧红放入炊具的水中加热,以煮熟食物。

    十、跟“房屋”相关:

    安、广、区、高、余、门、囱、良、开、井、东、用、其、勾、帚、几、宿、因

    1.安:会意字。女在屋中。古时男人外出打猎危险,女人在家相对安全。篆书有加一人旁,是强调安指人的形态,因意义不大,故不常用。穴、冖、向与宀同源。

    2.广:古代廊房三面无墙。

    3.区:贮存物品的地方,引申为地域。

    4.高:像一所高房子,上有屋顶,下为基层,中间的层次还有窗户的形状,本义是高低的高,引申出高尚、高寿等多种意义。

    5.余:指伞形房屋,后衍生出伞字。

    6.门:双为门,单为户。两扇门的象形,有的还加门闩。

    7.囱:古即囱,像窗的形状。

    8.良:半地穴式居室,顶上通光透气也,与亮同音。

    9.开:与关字对照可以发现,关是把两扇门的门闩用丝绳套在一起。开是把丝绳解开,把门闩放下来。

    10.井:木构搭建的水井,一说甲文像井栏形状,原是用以捕捉野兽的陷阱的阱字初文,引申作水井的井,中有一点,表面井中有水。

    11.东:指太阳出来的方向,是假借。甲金文都是上下打结,装满东西的口袋形。篆文规范为日在中,既是甲金文象形字的沿袭,也是会意日出东方(东属木)。隶书笔画平直成为今文。简化为东。

    12.用:像桶一样的容器,古人日常使用物品。或者说像占卜用的骨板上烧烤出的裂纹,古人凭借裂纹预测吉凶,确定自己的行动,就是用的本义,即施行、使用、采纳。

    13.其:箕(jī)的古字,甲文像用竹子编成的簸箕开关的底部。后来增加声符。其字用做代词后另造箕字代表竹编器具名称。

    14.勾:两只木勾上下相勾。

    15.帚:长枝植物束扎成的扫帚形状。

    16.几:古人用的一种炕几,长方形,较矮。

    17.宿:今古变形较大。甲文一像人跪坐在席子上。甲文二是房子里,人背靠席子,即躺在席子上的形象。金文沿袭。篆书将席子变形。隶变后楷书分为三部分,上宀,中一,下伯。现规范为上宀,下佰。

    18.因:囗为席子,人大字形睡在上面。后加草头为茵。因借指因为、原因。烟右部的因是简化字,本为垔(yīn),与甄左边相同,参见湮、甄。

    十一、跟“工具”相关

    舟、车、厄、两、行、建、道

    1.舟:甲金文均为俯视的船型。

    2.车:甲金文比较复杂,但非常形象,有车的两轮、辕、轭等,几乎是古车的平面结构图。

    3.厄:车辕的前端栓着一根横木叫衡,其上加轭,卡在马颈上。轭是个叉形的木枝,稍稍外曲。轭也作扼。车轭卡在马脖子上,危则为卡人脖子。

    4.两:古代马车独辕车轭,金文在上部增加一横。

    5.行:象形,两条相交的十字路口,本义为道路,路是人行走的,引申为行走,在作行列、银行用时读做航。

    6.建:画出行路图让别人按图行走到达某处,与见同一音系。

    7.道:道路,引申为道理、道德等抽象的途径。道由行(表示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首(代表人)、止(表示行走)三个字根组成。表示人在道路上行走。

    —— 摘录自《读字》:谢飞东、聂晖 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汉字,重构其源(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nxn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