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磨才有效果。这是句废话,但还是要说。再次提及《思考,快与慢》,这本我读得最认真的书。大约两年前,每天晚上我读1-2章,记下文字笔记,再录音到为知笔记,第二天上班路上边听边复习(那时还没有知识服务、付费音频节目,为什么我就没想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这样下来有什么效果呢?凡遇到行为经济学方面的,看得懂读得快,仅此而已,自己在现实中有何改变。逐渐我发现,行为经济学里的核心概念就那几个,关键不在读了多少相关研究和书籍,而是如何把那几个东西好好用起来。那几个核心概念就像几何学的五大公理,只要你有心推演,就一定能探索到更多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而非停留在理论,或人云亦云。比如一开始提到的小便器苍蝇的做法,如今已在世界各地公共厕所普及。为什么家里的私人厕所不用?这能不能为保持公厕卫生提供灵感?比如把厕所张贴的提示语“向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换成“像在自己家一样保持卫生”或“这是你自己的厕所”?或者在小便器上方画一只眼睛——人在注视情况下更注意个人行为;或者提示语换成“如今中国文明入厕率已达95%”,等等。
心理军备竞赛。当行为经济学这些做法普及后,很快就会遇到一个问题。2013年,有人组织了一次系统性的可重复研究,选了心理学三本最主流的期刊在2008年全年发表过的100项实验研究,到2015年结果公布,重复出来的只有39%。去年《英国心理学会研究文摘》有篇“十个难以重复的著名心理学发现”,清单如下:①做出笑脸,可以让人感到高兴我们高兴的时候会笑;②意志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③如果在考试之前,你决心考试之后要去修改一下自己的答案,那么你这次考试就能考得更好;④刻意做出一些表现自信的肢体语言,你就会真的感到自信;⑤看到一些跟年老有关的词汇,你走路速度会变慢一些;⑥洗手可以减轻你的负罪感;⑦婴儿具有模仿能力—— 给婴儿看一张照片,照片里的人在吐舌头,婴儿就会学着吐舌头;⑧在咖啡间挂一张人的眼睛的照片,让人感觉有人正在注视自己,他就会更诚实一点,比如说不会拿了面包圈不给钱;⑨催产素可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 让人闻一闻催产素,他们就会更加信任别人;⑩谈论钱,可以让人更自私。可见大家都很熟悉的《怪诞行为学》、《意志力》、《思考,快与慢》都出事了,而《怪诞行为学》是重灾区。怎么回事呢?或许一旦公众熟悉和识破后,就不管用了。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助推”与“被助推”总在较量,在这场无休止的“军备竞赛”中,我们能做的,不应该是你死我活,分出胜负,应该是不断进化,完善自己。
慎用不得滥用。关于“助推”,最伤脑筋的问题其实是,你说是“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别人为什么要相信?泰勒提到很多美国的例子,那前提必须是每个美国人都毫无保留地相信美国政府是无私而善良的,才能相信它们会为了国民利益,帮助改善决策。如果有人作恶怎么办?水门事件不就是尼克松一帮猪一般的手下干出来的吗?同时,从微观层面看,如果一些人懂一些人不懂,那懂的人仅仅具备生存优势也就罢了,如果他们以此去侵占那些不懂的人的利益呢?如果人人都懂了,你下意识自动的一个套路就过来了,我立即就识别了,我该怎么判断你?大大地坏,一上来就想算计我?还是雕虫小技,小子想班门弄斧?还是笑而不语,淡然面对?这些会不会对人们的交流互动、伦理道德产生一些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