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微语小结

微语小结

作者: 遇见yhm | 来源:发表于2020-02-29 10:05 被阅读0次

    12月16日

    不忘初心是一件多么难得的事情!准备课之前就告诉自己,讲给学生听的要风趣幽默通俗易懂、只要这节课后孩子们有一点兴趣目的就达到了。可是走着走着,就忘记了……稿子弄成了小论文,自己看着都觉得乏味。而且在心里给了自己无数的预设,诗词不好讲、这个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资料,还没有开始就自己被自己吓住了。心理暗示的巨大影响。听到评课最精彩的语言:老师要像一个导游,带着学生到了景区,不能说下车后拍照留念,还没有仔细看看风景就要奔赴下一个景区了,要在这个风景区内细细浏览细细品味才行。

            做每件事情前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时时回望一下自己的初衷。

    2020.01.02

            朋友最近状态不佳,疲惫不堪。言谈中全是不能改变现实的消极。

          人生实苦 ,工作实累,这是现实。可是就有人把这实苦实累的日子过成了诗。

            多年前看电影《芙蓉镇》,姜文扮演的右派分子令人难忘。他给别人传授扫大街的诀窍:嘴里念叨华尔兹节拍,蹦擦擦,蹦擦擦,左一扫帚,又一扫帚,在半夜三更宁静祥和之时开扫,被别人看的低贱的扫大街就变成了舞蹈。

            心理学上的ABC理论永远适用,让你苦恼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你对客观事情的看法。忙到没有喘息空间的工作的确是会让人疲惫,何不学姜文,把这些疲惫化成诗意的舞蹈?

          元旦放假耽误很多课,各科老师分分来要课,一节体育一节美术连下周一的课都已经被“抢”走了,这大概是一个班主任最大的幸福吧,有一群认真敬业的任课老师。

          上课又何尝不累呢?是敬业精神亦或是改变了对这件事的看法,才会不知疲倦的主动要课上课。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用乐观的态度去过悲观的生活,大概是每个人一生的修行。

      2020.01.08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是岁末。期末考试结束了,昨天上午就开始接到家长们的电话、微信,询问孩子的成绩。孩子成绩有进步,家长自然是高兴不已,对老师感激不尽。孩子考得不好,老师就成了救命稻草,不断询问该怎么办。隔着屏幕,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的焦虑。毕竟班里学生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们对于如何教育孩子完全不知道怎么做。

            很多时候当老师的使命感就来源于此吧。有个家长曾经跟我说,二十年前他就在现在他的儿子所在的教室读初中,当时不知道好好学习,没有考上高中,以至于现在生活过得很辛苦。二十年后,他的儿子又跟他一样坐在了同一个教室里,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跟他一样,走同样的路,过跟他同样的生活,所以,他倾尽全力培养孩子。家长跑出租车,除了晚上6点到10点回家陪孩子写作业外,其余的时间从来舍不得休息。

          孩子们完全懵懂,不懂得生活的辛苦,教师的使命便是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少走弯路、让他们的人生少些后悔!

                  闫红梅

    2020.01.16

    期末考试前,给孩子们押题,其中标点符号的四个考点全部在考前复习到了,讲到了,强调了,甚至在考前最后一节课又把这些点梳理了一遍。看到试卷的那一刻,对这个题我是信心满满的,相信大多数孩子的这个题应该是没问题的。试卷扫描完后,需要把班级的试卷收起来,做试卷分析,搞清楚得失,以便后续的学习中少走弯路。

    在看到孩子们答案卷的那一刻,我惊呆了,完全出乎意料。只有极少的几个同学全对了。

            让我想起来网上流传的教师的年终总结。“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遨游,期末时只有我自己上岸了”,沮丧不已。

            直到那天听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讲座,我才明白,问题没有出在学生身上,而是出在我自己身上。

            用低阶问题把学生变成了学习机器。记住“概数之间不能用顿号”,这样的死记硬背却忽视了学并没有完全搞明白,什么是概数。于是只记住了不能用顿号。

            高阶思维高阶问题大概是:给出两个句子,一个是用顿号的确数、一个是不用顿号的概数,主问题是为什么一个用了顿号、一个没有顿号?顿号的作用是什么?用顿号的数字、不用顿号的数字各举两个例子,同桌之间互相判断对错。

            我喜欢这个不用完全意义上改革的深度学习。只要时刻在心里记得,高阶思维高阶问题,就可以有意识的走向深度学习。

            有了这样的意识,反观平时的教学,就会自己诊断得失,而不是感叹,学生怎么总也教不会了。

        ——闫红梅

    2020.1.30

    今天上一届的一个学生加我微信。

    那个孩子初一初二的时候完全能比得上大闹天宫的孙猴子,不学无术,还有一群狐朋狗友围绕身边,对他苦口婆心过、也疾言厉色过,都不见他有任何的悔意。依旧我行我素。

    不知道什么原因,初三的下学期,他突然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开始踏踏实实学习了,而且远离了他的那些狐朋狗友们。

    当然,两年多的时间的荒芜让他听起课来还是很辛苦,很多内容听不懂,好在他一直在坚持,从来也没有放弃。

    更重要的是,他在班里也没有什么朋友,像个异类。因为不跟那些“狐朋狗友”们玩了,一时半会他又融不进那些积极向上的同学中间,所以,整天都看看他一个人孤孤单单的。

    据说中考前三个多月的时间里,他每晚都学习到一点多。

    中考报名的时候他报考的二中,没有考上,去了跃华。

    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一定是存在公平的。这也许是他荒废的两年半要付出的代价吧。

    有时候感叹,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真的是微乎其微的。像他这样能够及时觉醒的孩子值得庆幸,可还有一些孩子明明可以很优秀,最后却走上了一条长长的弯路。

    一直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那些迷途中的孩子少走一些弯路。当老师,大概就要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不断修行自己,更好的引导孩子们的坚定吧!

              2月6日

    期末考试反映出来的孩子们对《西游记》阅读效果比较差,寒假开展了“西游故事我来讲”活动我,不按章回设置阅读单元,而以每一次遇妖降魔的过程作为设计单元,用口语化的表达讲述故事。时间为不超过五分钟,这就要求孩子们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精炼语言。同时还要用讲的方式,绘声绘色。同学互评,组内推选出该回目讲的最好的同学,在班级群内进行展播。

          通过这种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孩子们的读书热情,为了能在班级群内露脸,孩子们各尽其能把《西游记》讲的酣畅淋漓。自己看一遍书、讲一遍,再听一遍其他同学的讲述,对《西游记》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2月20日

        苏氏的教育学循环:生命在劳动和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获取成功,进而获得高度的自我感受(自尊自信)以及责任感与意志力,和渴望再度通过学习,通过克服劳动和学习中的困难而获得幸福的动力。

        通过这一教育学循环,我们能够看到,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在智力活动中通过克服困难而获得成就感,这样的成就感不断累积,就能够形成一种意志品质,从而对学习充满热情。如果学生不能够从智力活动、精神生活中获得尊严感,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不行,那就算你有什么良方也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可是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是不同的,用相同的标准去要求,那么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就无法获得这种成就感,这也是分层教学的原因所在。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体会到进步和成就感。

            努力做到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再看到那些对成绩麻木的、漠不关心的孩子了。

          我们要始终相信,每一个孩子最初都是怀着要好好学习的愿望来到学校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语小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eu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