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上海地段历史

上海地段历史

作者: 红与黑于连 | 来源:发表于2020-11-23 12:43 被阅读0次

    副标题:上海楼市往事(5)

    无形的手操纵一切

    一)历史

    中国历史上,传统叫做“苏扬杭松”。这是指清代江南的四个商镇。

    其中,东南第一商镇,毫无争议是苏州。

    其次是扬州,杭州,松江织造府。

    松江府在清代估计有30W人口,绝对不是什么小城。

    上海在1840年,是一个县。松江下属一个县,府治在松江。

    上海县很小。整个县城,就是现在的人民路(环形)。

    以前上海县有城墙。因此有大东门,小东门,大南门,小南门,崇文门(小西门),老西门,小北门,老北门,八个地名的说法。

    县府衙门,在豫园。

    迄今上海还存有最后一段城墙。大镜阁。

    “鸦片战争”开埠之后,英国商人要求上海县给他们一块地方居住。

    上海县爷,反正也看外国人不顺眼,就把江边的一块滩涂给了他们。这是外滩。

    在县爷的眼中,华洋杂处,多生事端。最好你们住得远远的。

    而滩涂不能种植,农业价值基本为零。荒地正好扔给英国人。

    (其实也不远,直线距离500米)

    而对于英国人来说,外滩是最好的位置。

    因为现代人都懂了。最好的位置是哪里,两条铁路交界处。两条河流交界处。

    外滩的优势,在于它一头接苏州河。英国人眼光向来毒辣。

    刚到上海时,英国人对于这个大海边的小城并不感兴趣。

    他们的目标是“东南第一大都市”苏州。

    当时有市井传言,说苏州河可以沿水路直通苏州。英国人大为兴奋。

    因此学名松陵江,口语称为“苏州河”。

    1867年,英国政府突然对“流动资产”征收重税。在华的英国洋行们大惊失色,纷纷大力把英镑换成了“固定资产”。

    因此在外滩沿线,竖立起大量宫殿式石制建筑。这就是外滩万国建筑群的启始。

    英国人由东向西,拉出了七条严整意义上的马路,三大四细。三条主要的是:

    大马路:南京路

    四马路:福州路(红灯区)

    七马路:延安路

    其中,最重要的是“南京路”的开发。

    1901年,白手起家的犹太人哈同,偷偷透支买下了南京路沿线44%的物业。

    然后他独立出资,以44%的受益干了100%的事。

    他独自一个人,将整条南京路铺上铁藜木。也是现代意义的“道路硬化”。[1]

    南京路筑路成功之后,一跃成为上海最顶级的马路。南京路沿线两岸物业暴涨。

    哈同赚得盆满钵满。

    南京路的距离,从上海外滩,一直到静安寺。一共是5KM的距离。成年人一小时可以走完。

    因为南京路长5KM,所以上海也被称之为“十里洋场”。整个城市的重心,就在南京路。

    当城市成长之后,也有一些有钱人住在郊区。尤其法国人喜欢住郊区别墅。

    这些法国人,主要聚集在“湖南路/天平路”。

    因此,从静安寺修了一条弯弯的长路,一直连到徐家汇。就是“华山路”。

    也是徐家汇飞地的由来。

    可以说,1949年之前,上海高大上的地方。

    就是“十里洋场”加一段小尾巴。

    二)地段固化

    上海在1949年之前,是一个“急剧成长”的城市。短短二三十年,成长成为远东第一大都市。

    而在1949~1999年,户籍逐渐凝固。城市逐渐封闭。沪漂几乎不可能。

    在对移民的研究中,有一个现象,长期被人忽略:“地段的固化”。

    什么是好地段,什么是坏地段。

    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我们却从未深入想过其中的道理。

    对于上海人来说,“地段”的档次是不言而喻的。

    上海本来就是一个“国际性大都市”。1949年就有五百万人口。超过第二名三倍。

    上海之大,使得上海已经能够清楚地辨别出“市中心”和“下只角”。

    有繁华的百货商厦,也有闸北贫民窟,浦东荒芜人烟的农田。

    而几十年的人口不流动,造成了另外一个巨大影响,“地段固化”。

    从你生下来那一天,你就知道“南京路”是好地方,外滩是好地方,静安寺是好地方。[2]

    终其一生,一直到你40~50岁。这些观念都没有改变过。

    不仅仅是你,甚至是你的祖孙三代,爸爸孙子,他们的人生也在“好地段”“差地段”的甄别中渡过。万年不变。

    当一件事持续太久,我们就会以为是真理。

    好比欧洲一些城市,他们彻底几乎完全没有基建。

    因为严格的环保审批条例,以及恶劣恐怖的工人休假,造一条地铁都要十几年。

    这些城市,也实现了“地段固化”。好地段永远是好地段,坏地段永远是坏地段。

    人们对于地段好坏,价格尊卑,已经形成了共识。

    最典型的,莫如全球房价第一高的Monaco。在当地,一线的楼宇8W欧元/平米。

    可是你只要横移500米,或许便一半价格4W欧元/平米。

    你问他为什么。对方大惊小怪地说,“难道不是这样么,地段差异啊”。

    500米的地段差异。

    在国内就是一个路口。

    而我们知道,2000年后,中国的楼市(京沪深,省会)其实经历了一场“地段风暴”。

    2000年后的中国楼市,是以“造新区,建新城,开新盘”驱动的。

    因为人口的大量涌入。廿年内各大城市的总人口数基本都翻了一翻。

    新建的城区面积,和老城区一样大。

    学Marketing的人,喜欢切碎了“分类”看。

    按板块看的话,上海楼市的现状让人大吃一惊。楼市并不是同步上涨的。

    板块分化差异极大。

    “古老的,传统的,经典的”地段观,在“新城风暴”中已经被撕得粉碎。

    土著的审美观,土著信奉了几十年的地段;

    “新新人类”不吃这一套。

    不管你多远,多偏的地段。只要新新人类敢买,只要新新人类愿意砸钱。

    大不了亏了。

    当一个外地人抱着“大不了亏了”的心态,他简直就是无敌的。

    所以我们看见浦东被卖了天价,徐泾被卖了天价,顾村被卖了天价,嘉定被卖了天价。

    外环线比内环线贵,这已经不是新闻了。鸟不拉屎。

    太多的冲击,使我们开始反思,“地段”是不是毒教育。

    万事皆可质疑。“地段”是不是一个大坑。

    在1840年上海县令的眼里,豫园是否是最好的地段。而外滩滩涂一文不值。

    如果外滩是一次颠覆,如果南京路是一次颠覆。

    那么“再颠覆”一次,又有何不可。

    地产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颠覆的颠覆,又在哪里。

    老牌的浦东名片碧云,其房价已经被徐泾反超。

    新秀既然可以反对老派,那么新新秀更加可以反你。

    太多的思考,折磨得我们头疼。

    城市逐渐凝固,则“地段”会固化。

    城市日新月异,则“地段”会被颠覆。

    里面的量和度又如何计算。

    “地段固化”和“地段风暴”是一个巨大的话题。

    我们今天无意展开。暂且不提。

    三)空心化

    2003年我曾写过一篇《用板块的眼光看楼市》,是我第一篇被广泛转播的地产类文章。

    在我看来,世纪初的政府,牌路是极其清晰的。

    第一个阳谋是“空心化”。

    当时,上海的“市中心”人口密度十分之高。最高的是黄浦区,高达80000人/平方公里。

    1979年改革开放,香港的大佬们初次来南京路考察。路人丢了一块手帕,弯腰是捡不起来的。

    因为人太多。

    而中央的要求十分明确,把人口降下来。目标据说是20000人/平方公里。

    人太多会有传染病的问题。而且掉一颗导弹,岂不是一死一片。

    因此,我们看见了又一件和“菜场经济学”完全不兼容的事情。

    始自于2000年的上海房地产开发,其实是和“内环线”无缘的。

    真正的“核心圈”,无限接近于零。满打满算,不到10个楼盘。

    (老)黄浦区:新昌城,壹街区

    (北)卢湾:翠湖一,二,三,四

    (南)静安:中凯,丽都,静安四季

    当时的房地产开发,主要是一些(伪)内环。譬如

    普陀内环:长寿路沿岸。

    老南市区:黄浦新苑,丽苑,国际,逸苑

    虹口:

    闸北:

    最迟到了2005年,连这些伪内环,上海人传统意义上觉得二线的地段,开发都停止了。

    而到了2017年,别说核心环,别说内环,就连“外环内”的楼盘开发都不多了。

    全部都是“郊环外”。

    其实就是把人口往外围赶。

    据有数据说,上海2000年之后,内环线内新建的住宅,一共只有50000套。

    这其中,还要扣掉至少一半,注水的“浦东内环”。

    上海人传统意义上,不把浦东内环叫内环。

    就好像开口提“北美”的,必然是加拿大人。

    现在对于一个上海“体面”的家庭,要为子女置备一套“内环内”的婚房。难度可不是一般的高。

    如果是“核心环”那就不谈了。

    而另一方面,上海的“核心环”并不是没地。并不是因为没有“土地储备”,而不进行房地产开发。

    你如果用航拍,或者仅仅开车走走的话,上海内环线最大的腹地,在(原)南市区。

    南市区的土地,已经拆光。原住民都被迁走,人口却不回填。

    大片大片的空地,晾在那里晒太阳。未来都是豪宅。

    另两块有巨大空地的,是虹口东大名路沿线。

    浦东陆家嘴,北滨江沿线。

    这种行政意义造成的“人口外迁”,会不会持续,能否持续。

    值得怀疑。

    反正印尼政府将人口迁出爪洼岛的努力,是彻底失败的。

    四)板块轮动

    第二个套路,是板块轮动。

    你如果回看2001年“楼市交易量”的话,则无论一手二手,前三名一定是:浦东,闵行,普陀。

    其中浦东,因为地盘大,也就罢了。

    而闵行,普陀,是绝对的房地产大户。什么数量级呢,大约相当于剩下17个区的交易量总和。

    按照当年的中原地产数据,浦东+闵行+普陀,差不多占去了全市80%的交易量。

    划分大区经理,划到“黄卢静”那个,是哭着去的。

    为啥呢,因为没有交易量。

    这也是违反常识的。如果说“房地产开发”,那应该是各个区平均的。没理由集中在西边这二个区。

    一直到后来,我们慢慢想通了这个道理。

    因为这属于“板块轮动”。

    什么样的板块涨得最快。政府拥有最多土地储备的板块。

    为了自身的利益,政府会大力开发。把各种利好堆积进去,直到掠夺剽脂结束。

    这样的玩法,就注定了政府必然采取“炒作一个板块”“轮炒一个板块”的做法。

    为了吸引眼球,火力不可分散。

    它必然爆炒一个板块。一直到高位出货结束。

    例如普陀的长寿路板块,闵行的莘庄板块。在2003年炒到巅峰。

    此后,则是长期的冷静期。

    而这段时间,政府又把炒作热力转移到了闸北,大宁,顾村。

    玩法都是一样的。

    五)闵行三杰

    叶立培2002年被胡润财富榜列中国富豪第6名,上海首富。

    他是仲盛集团的老板。

    话说叶老板2003年轻装出行,穿行于香港湾仔的小巷。

    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冲上来一个人。迎面一记板砖。

    把叶老板砸成了植物人,在医院里躺了大半年。

    等叶老板醒来的时候,他的老婆情人秘书小舅子,手下二三条线,各个派系早已斗得不可开交。

    大伙齐心协力,有一件事是共同的:“吃里扒外”。

    于是,卖了十几亿的房子,货款不知去向。

    公司宝贵的土地储备,被人廉价划到自己公司。

    虽说是“百亿富豪”,可是躺了半年没醒,公司已经快被人蛀空了。眼看百亿就成了一个空架子。

    叶老板大吼一声,“我还没死呢”。

    之后仲盛度过了几年的低潮期。

    不过目前看似乎又恢复了元气,慢慢缓过来了。

    新梅,新梅的老板是一个奇人。

    他本来是电力局屌丝,50岁毅然下海,承包了一个小工程队。

    1994年政府大力开发闵行。闵行区土地管理局出让“新梅公寓”380亩土地。

    当时上海楼市有一点热,但还没有暴热。

    土地的拍卖地价100万元/亩。大伙们议论纷纷,这次估计要涨价调价。估计得加个10~20W上去,才能抢到手。

    张兴标一个人,衣着单薄,跑过去找了土地局的领导。

    “我要了,+50W”

    领导们大吃一惊。

    “但是你付款方式要宽松点,配合我们”。

    从100到150W,这可是不得了的涨幅。

    领导们都惊呆了。

    最后,因为价格实在太过于优惠。他拿到了这块土地。

    兴盛集团的启动资金,不会超过500W元人民币。

    此后新梅造了一期二期三期,闵行房价如愿大涨。

    他在这块地上,赚得盆满钵满。一跃成为大富翁级别。

    张兴标一生中,对他帮助最大的,是一个红颜知己。

    兴盛集团的CFO,专门负责银行和融资。

    1995年,兴盛集团遭遇极大的资金困难。孔红梅在银行嚎啕大哭,zxb因此而得救。因此那一期造出来的房子,叫做新梅花苑。

    “新梅”二字,本就和京东一样的。

    但是另一方面,新梅也有很多缺点。

    新梅公寓有一桩楼,是建造在河流上的。

    这个位置,本来是一条小河。才刚刚断流了还不到十年。

    新梅公寓,就造在了河床上面。而且还没有打桩基。

    这导致后来非常严重的沉降。整个河底淤泥是软的。2003年的大新闻。

    随之,2005年又爆出了一个新闻。

    大宁的“新梅共和城”,因为建筑质量不过关。爆出了巨大的裂缝。

    最宽阔处,可以塞进去一个婴儿的拳头。

    站在马路人行道上,肉眼都可以看见。

    为了这事,我还特意跑了一次大宁学习房价。

    然并卵,丝毫不能阻挡房价的上涨。

    房价纹丝不动,爱买不买,买不起滚。

    王政安:阳明国际的老板

    水清路上的阳明1~5期,在莘庄也算是一线楼盘。品质和档次绝对不逊色任何一家。

    王最初在义乌当老师,挖得第一桶金。1992年带着一千万,来到上海开发房地产。

    做KFS有多赚钱。阳明这块土地,前前后后也卖了上千套房子。

    答案是:净资产不到A10.

    真不到A10,哪怕算上此后卖世纪大道物业的收益。

    他是促使我写下“KFS不赚钱”的重要原因。

    戴志康:

    戴老板就不说了。我这就只有一张图。其他我什么都不知道。

    (2009.1.24 新民晚报)

    (未完待续)

    [1]耗资60万两白银

    [2]北蔡(世纪公园)是差地方,碧云是差地方,张江是差地方。

    本文已获授权

    首发于公众号红与黑于连

    带你看清财富运转的底层逻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上海地段历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gm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