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明朝时候的拙政园:《拙政园31景图册》

明朝时候的拙政园:《拙政园31景图册》

作者: 离离风翼 | 来源:发表于2024-03-11 06:31 被阅读0次

明代画家文徵明曾用30年时间,先先后后画了数本《拙政园图册》,可见他对拙政园以及建造者王献臣的感情之深厚。

现在,拙政园已被列为国家5a级景区,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那里几乎每天都挤满了前往参观的人。

不过,经历了漫长的500年,拙政园几经易手,不断修葺,今天人们见到的拙政园,已经和当初的模样完全不同了。

现在,翻开苏州博物馆所藏的《拙政园31景图册》,追寻一下它当年的风姿吧。

先说说拙政园的来历。

明正德八年(1513年),曾任御史监察的王献臣,几经宦海沉浮,心灰意冷,回到家乡苏州,豪掷二百亩地,建造了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拙政园。

王献臣的好友文徵明也一起参与了拙政园的建筑工程。

“拙政园”这个名字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的“拙者之为政也。”

把自己说成是“笨拙的人”,笨拙的人来从事这些种树浇花的营生。言语之间,隐含着对官场倾轧的不满。

《拙政园31景图册》中,每幅画还配有一诗,现选取其中的几幅画作。

小飞虹

一座小桥倒映在河面上,像一条彩虹,所以叫“飞虹”。

这座小桥是简简单单的木结构,中间两处柱子立在水中,形成三段式拱桥。

一个文人独自策杖行走在桥面上,大概是园林的主人吧。

两岸树木与建筑十分幽静,尤其是对面的屋子里空无一物,更显出执杖者平淡,甚至有些寂寥的内心。

再看画面左侧,掩映在树林中的“梦隐楼”。

梦隐楼

根据文徵明所记,王献臣曾去福建九鲤湖游览,当晚梦到了一个“隐”字。觉得大概是上天让他归隐。

所以王献臣归隐苏州老家,在园中建造了这个“梦隐楼”,来纪念这件事。

再看这幅册页,山、水、树木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只在一角丛林掩映中,见到这座楼阁建筑。

整个画面渲染了归隐的氛围,点出了“梦隐楼”名字的内涵。

意远台

不得不说,文徵明真的是一个氛围渲染大师。

根据拙政园的实际状况,显然是不大可能有这么高的高台,有这么空阔的水面的。

登高望远,一目千里。

画家画的不是实景,是心境,是想象力。

再看这一幅:

深静亭

竹林、草亭、山坡、荷塘,尤其是密密匝匝的竹林,荷塘两边细细窄窄的小路。

画家设计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仿佛在拒绝着外界的干扰。

从某种程度上,可见王献臣的归隐是带着一些无奈的,他在竭力屏蔽着什么。

另外,这个池塘的样子与文徵明的老师沈周的一幅画极其相似。

这除了表明一种传承关系,也说明了文徵明笔下的景色,更多的是加入了个人的想象,是他心目中的拙政园,而非完全的实景再线。

附:沈周《北港》

沈周画

由此可见,这本《拙政园31景图册》,是对园林艺术实景与文化的角度的解读。

这是一份古代园林构造的物质遗产,更是一份精神遗产,表明的是古代文人的精神追求。

相关文章

  • 江南~苏州

    苏州随手拍~拙政园2 拙政园向以“林木绝胜”著称。数百年来一脉相承,沿袭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园三十一景中,三分之二景...

  • 建业外国语中学八年级江南研学之苏州拙政园(六)

    江南,属园林最美;园林,属姑苏最精。而姑苏之园林,则推拙政园为首。 拙政园,始建于明朝正德初年,名选自西晋潘岳《闲...

  •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拙政园的秋天无疑也是美醉了的,何处是苏州,唯有拙政园,拙政园是园林史的代表。深秋陪着老妈徜徉在拙政园中,被拙...

  • 旅行.在路上

    今天我们去拙政园玩。我听导游说这个园林是明朝的王献臣花了11年的时间修建的。在拙政园我看见了高高低低、碧绿...

  • 白头翁

    苏州拙政园内的白头翁 摄于苏州拙政园

  • 拙政园

    拙政园

  • 当汽油爱上火药(四十五)再游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

  • 拙政园

    夏日的清晨,我和妈妈一起来到了苏州的拙政园。 走进拙政园,映入眼帘的就是那满池的荷花。荷花池前挤满了人,一个个都在...

  • 拙政园

    粉墙黛瓦月洞门, 廊柱扶栏匾额神。 园林无意披锦缎, 绿红映水名乾坤。

  • 拙政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时候的拙政园:《拙政园31景图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hh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