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仕隋,官秘书省正字,后任六合县丞。入唐,初曾为太乐丞,后弃官还乡著书。其诗多以田园山水为题材,描写隐居生活和饮酒的乐趣,能自拔于当时浮艳轻靡的诗风,具有平淡疏野的特色,对唐诗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东皋子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骆宾王(约638—约685),字观光,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弱冠为道王(李元庆)府属。高宗时从军塞上,后历官武功、长安主簿,入朝为侍御史,上书言事,被诬入狱。贬为临海县丞。徐敬业起兵,代作《讨武曌檄》。兵败,被杀。或谓亡命不知所终。为“初唐四杰”之一。有《骆宾王文集》。
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弱冠登进士第。始调安定尉,举制策甲科。武后时,官凤阁舍人。神龙中,以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封赵国公。睿宗立,出刺怀州,开元初贬为滁州别驾,改庐州。李峤颇有文才,初与王勃、杨炯交往,后与崔融、苏味道齐名。七古《汾阳行》是其代表作。有《李峤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五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三首。
杜审言(约648—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高宗咸亨元年(670)中进士,授隰城尉,迁江阴丞,转洛阳丞。圣历元年(689),坐事贬吉州(今江西吉安)司户参军。后还东都,拜著作佐郎,迁膳部员外郎。神龙初(705),武则天宠臣张易之、张宗昌被诛,杜审言受牵连,被流配岭南。不久召还,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景龙二年病逝。有《杜审言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授朝散郎,为沛王府修撰,后为虢州参军。上元二年(675)渡海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王勃是初唐杰出的诗人,为“初唐四杰”之一,以才华而言,堪称“四杰”第一人。王勃才高位卑,由于仕途上屡遭挫折,生活道路颇为曲折,故对社会现实有多方面的认识,诗歌内容比较广泛。他的诗作以五言为多,还有一些七言和七绝,大多歌调高华,词采绚丽,冲破了宫体诗的束缚,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尤其是他的五言律诗,大多写得音韵和谐,对仗工整,后人评曰“五言诸律,靡不精工”,为五律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他还努力试作绝句,特别是五言绝句。他的五绝不仅数量多,而且往往写得情趣盎然,别致清新,表现了新的意境。明胡应麟《诗薮》评曰:“唐初五言绝,子安诸作已入妙境。”有《王子安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二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十六首、断句一。
杨炯(650—693?),陕西华阴人,显庆四年(659)应神童举,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为校书郎。永淳元年(682),任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充崇文馆学士。武后时,出为梓州司法参军,终盈川令。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是“初唐四杰”之一。有《杨炯集》。
沈佺期(?—713),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人。上元二年(675)进士。武后时累迁考功郎、给事中,因交结张易之,被流放[插图]州(今越南荣市)。神龙时,召拜起居郎,修文馆直学士。历官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与宋之问齐名,均为初唐时期著名的宫廷诗人,号称“沈宋”。其诗多为应制之作,流放时期则有一些表达真情实感的作品。长于七言诗,风格柔靡,内容较贫乏,但其律体谨严精密,对律诗体制的定型有积极的影响。有《沈佺期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二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