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高手读书要么只读一边,要么就读无数遍?

为什么高手读书要么只读一边,要么就读无数遍?

作者: 乐乐的成长空间 | 来源:发表于2022-09-18 15:19 被阅读0次

有书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是把书读薄,什么是把书读厚,先读薄还是先读厚,书要读几遍?

熟悉的人都知道,我坚持一个核心理念:读书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回答:

1,什么是知识?什么是知识内化?

2,思考与记忆的关系?

3,新知如何落地应用?

4,好用的阅读方法。



01

什么是知识,如何内化知识

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将书中内容分为:知识和信息两大类。

知识是指能够运用在工作和行动中有利于消除不确定性的任何信息。

信息又分为十分熟悉的信息、当前无法理解信息,和压根无用或者错误的信息。

换句话说,知识就是书里能够立刻理解并帮助到自己的信息。

那么,知识如何内化呢?

内化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直接应用,另一个方面是扩展迁移。

直接应用是指,在获取知识获取领域拿来直接用的知识。

比如,阿图·葛文德将清单应用在手术当中,避免了很多错误。后来很多医生都在应用清单这一利器。

扩展迁移是指,将知识扩展到更多领域。

比如,飞行员应用清单,就是对清单的扩展和迁移应用。

因此,在读书时,首先,我们要判断当前阅读的内容是知识还是信息,然后判断这个信息是压根无用的信息,还是当前无法理解的信息。

压根无用的信息直接扔掉,无法理解的信息暂时搁置,知识则直接进入应用环节。

现在我们来说说读厚读薄的事情。

读厚就是筛选书中知识和无法理解的信息,并写成笔记的过程。

书中的知识和无法理解的信息筛选出来后,我们需要做两件事:一是论证并尝试应用这条知识。二是将无法理解的信息放入收集箱等待其变为知识的那一刻。

很多笔记加上书本自身内容,书自然就变厚了。

读薄就是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用来消除工作生活里的不确定性。

首先应用到知识的相关专业领域,继而在实践中不断扩展迁移。

当我们熟练应用,并扩展迁移了应用范围后,书中的内容就跟我们融为一体了。再次翻看这本书,里边的知识和无法理解的信息全然变成了十分熟悉的信息。这样书自然就变薄了。

接下来,现在我们来聊聊大脑善于思考不善于记忆这件事。

02

大脑善于思考,也善于记忆

有人说:大脑善于思考不太善于记忆。

我也经常鼓励大家思考,甚至在写作训练营对学员讲:大脑是用来思考的而不是记忆的。

那么,思考和记忆在大脑里到底有什么底层关系呢?

一言以蔽之,没有记忆用什么思考。一个空白的大脑是无法进行思考的,换句话说,所有思考都是基于记忆的基础上的。

关于思考和记忆的真相是,大脑不仅善于思考,也善于记忆。

我们之所以不善于记忆就是对知识的调取太少。

比约克记忆原理说:记忆有两种强度,一种是存储强度,一种是提取强度。

存储强度决定信息是否进入大脑,提取强度决定信息是否能被回想。我们记不住主要原因是回想不起来。

忘记一件事物的本质是提取强度不够,而非存储强度不够。

也就是说,我们之所以觉得新鲜知识无法由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是因为我们提取的太少,回想难度增加了。想要提高回想能力,就要增加提取频率。

因此,提高记忆力的不二法宝就是不断提取记忆内容。提取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思考,二是行动应用。思考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所以,行动应用会增强记忆。

直白点说,要想记住一个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用。

03

对比是新知落地先决条件

有了对记忆的基本认知,我们再来看看新旧知识的关联,我们在阅读时就需要思考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了。

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关系:更新、扩展、收缩。

新知识如果淘汰了旧知识就是更新。比如,以前我们认为组块有 7 个左右记忆单位,实际上后来心理学家发现是 4 个。4 个就是对 7 个的更新。

新知识增加了旧知识的广度就是扩展。换句话说就是扩大了应用范围。比如,热力学第二定律。一开始只在热力学应用,现在在很多方面都在应用该条定律。

新知识减少了旧知识的应用界限就是收缩。也就是,以前我们认为这条知识应用范围非常广,但是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发现,没有那么广,于是就需要收缩范围。比如,我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真正实现这个观点,其实有很多苛刻的前提条件。

那么,如何判定一条信息是否新知识呢?

判定新知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跟旧知识做对比。

如果在阅读时发现某条信息冲击了你现有的知识,立刻停下来,用这条信息跟受到冲击知识做对比,并论证这条新知识的真伪。

如果为真则作为新知识保存,并更新、放大或者收缩相关旧知识。如果为假,则放弃这条信息。

而以知识点为核心的阅读学习方法就是我一直以来倡导的「断点阅读法」

04

一个很好的读书学习流程

最好的读书学习流程就是一套能够将新知识清晰快速地应用到实践中的流程。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个方法呢?

我在洋姜共读会推广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断点阅读法】,即以知识点为单位的阅读方法。

这种阅读方法摒弃了之前以书本、章节、页码为单位的阅读方法。帮助我们逃离了学习阅读的计数器陷阱。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不断搜索知识点,然后,将知识点以知行卡片的方式作为笔记,清晰化该知识的应用场景,实际场景应用。

其中核心为知行卡片,知行卡片的内容包括:

该知识点的概念化主题,原文描述,自我复述,经验联想,行动指南等五个内容。

概念化主题就是给该概念起个名字。

原文复述就是直接摘抄原文。

自我复述就是用自己的话把原文说一遍。

经验联想就是这个概念在自己过去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可以是相同经历也可以是某个经历优化解决方案。

行动指南就是该条概念的应用场景,即当……时候,我要……(怎么做)。

在这套学习阅读流程中,我们集合了知识的辨别,知识内化,深入思考,提取强化等内容,让学习阅读效率大大增长,并解除了计数器带来的学习阅读压力。

写在最后,

那么,回到一开始的问题,读书要读几遍呢?

一遍或者无数遍。

如果这本书的内容全是熟悉的信息或者无用的信息,那么读一遍即可。

如果没有挖掘完这本书里的信息,或者说,但凡存在当前无法理解内容这本书就值得你不停地读。

记住,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只要这本书对我有用,就可以不停地读。

在这个世界上,可能只有读书是一件绝对自私只需考虑自己的事情。

洋姜共读会采取「断点阅读法 + 知行卡片 + 复盘文章」的方法,帮你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深入挖掘「为什么」,然后浅出「怎么办」,不但让你知道会用,还能输出成一篇又一篇的文章。

更多内容关注公号:陈小五

相关文章

  • 为什么高手读书要么只读一边,要么就读无数遍?

    有书友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什么是把书读薄,什么是把书读厚,先读薄还是先读厚,书要读几遍? 熟悉的人都知道,我坚持一...

  • 要么别读书,要么就读得越多越好!

    曾今问过自己“为什么要读书”。对于从小到大从来不上语文课的自己,看书,尤其是看文字,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至...

  • 要么读书要么健身

    [cp]#要么读书,要么健身# 要么健身,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锻炼身...

  •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

    文/我叫胖鱼 01. 到底是读书不好?还是风景不美?让你陷入沉思的焦虑中?请不要为此刻生活的困难而苦恼,只要你还真...

  •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让身体和心灵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杨绛先生的父亲有一次问杨绛:“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 要么庸俗,要么读书

    叔本华说,“要么孤独,要么庸俗”。 Jerry妈咪曰,“要么庸俗,要么阅读”。 不信问一下度娘,她可能会第一时间找...

  • 要么读书 要么旅行

    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为奋不顾身的爱情,一为说走就走的旅行。 如果不去接触未知,我们的感觉将变得迟钝,我们的世界...

  •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

    永远不要怪别人不帮你,也永远别怪他人不关心你。 活在世上,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痛苦难受都得自己承受。没人能真正理解...

  • 要么运动,要么读书

    周末这两个晚上,我都非常难得的参加到了村里边广场舞的队伍中,每晚一个多小时的瞎溜,动作虽不会,但也忙的手忙脚乱,累...

  • 要么读书 要么走路

    走路与不走路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隔一年看,差距明显,也似乎没有实质区别;隔五年看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高手读书要么只读一边,要么就读无数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osp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