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很多事情都出现了简化版,2分钟看完一本书,3分钟看完某某电影,15天雅思托福,3周给你8块腹肌什么的抬头也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其实急于求成是因为内心充满了迷茫与胆怯,不清楚这件事究竟自己最终值不值得坚持,也不知道能不能做好,却又希望能有一条想要逃避时能够全身而退的路。
好了,装X要适度,不然会腻。
话归正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优衣库、ZARA之类的服装品牌采用了“快时尚”的战略,低价高频的将大量的最新潮设计元素交付到消费者的手中,以至于SMZDM的用户一边控制不住的点着“值”一边抱怨着“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
小米自我标榜的“让所有人享受科技乐趣”,其实只是稍微润色了下的“快科技”的说法。同样的都是低价高频的交付产品,只不过小米是将产品中关键的元素由时尚替换成了科技。
今天要聊的主角是小米的耳机新品,小米圈铁pro。
先来简单看看包装&参数:
小金标值10块 抽出式的打开方法 软胶收纳盒,尺寸齐全的胶套 32Ω 98db 高敏低阻,参数不美好包装和设计是要点个赞的,沉甸甸的小盒子,布袋和各尺寸的胶套都很齐全,金属材质的腔体带上了CNC切边营造出的高级感,加上有小金标傍身至少和天桥20块明确的拉开了档次上的差距。
从价格和参数上不难看出,这是一款小米委托加一万摩声学设计制造的贴牌产品,目的是对去年的小米圈铁耳机做例行升级,也为了对抗魅族的新款耳机EP2X。
就是这货比较有趣的是,一向喜欢用参数压制竞品的小米,这次在该款耳机上重墨渲染的只是“二圈一铁”的黑科技设计,却闭口不谈自己的动圈材质以及尺寸,以及动铁的详细参数。
这就好比一个劲的吹嘘自己比别人多一根XX一个X,却避而不谈size和持续时间,难让人感觉有些夸夸其谈。
个人感觉,耳机的佩戴感受是优于听感排在第一位的。这点苹果的EarPods做的很好,虽然音质不敢恭维。
作为入耳式耳机,从佩戴感受上来看,小米圈铁pro重量适宜佩戴牢靠,不会压迫耳廓,也不会有很强的异物入侵感。
作为一款手机耳机,基本的功能,如线控调节,麦克一应俱全。线材柔软度和粗细程度适中,线控和插头处与耳机腔体采用同样的金属材质。
需要吐槽的是,也许是出于便于后期维修的考虑,耳机腔体部分除主体外,仍采用了塑料材质,由于颜色、材质、做工的落差(刻字不清,衔接突兀),极大的割裂了视觉上的一体性。
黑色的部分都是大塑料所谓的CNC钻石切割的亮圈,就是整个耳机最脆弱的部分,想想iPhone5S的边框亮面吧,我已经比较小心的使用了,不到一周,耳机亮圈部分还是出现了磕痕。
线控部分大致体现了整机的做工水平,3颗按键手感不均,音量加键松垮,播放暂停键有厚重的黏滞感(需要双击切换下一曲的时候十分蛋疼),音量减键正常。
聊耳机不谈音质的话就有点耍流氓了。由于我已经决定不烧耳机了,这次只是刚需一个通话耳机,刚好又想试试入耳式耳机才入的圈铁pro,所以对比产品只有手头上并不平级的晨光琴鸟H1了。
对,你没看错,就是做文具的那个晨光。
硕大的动圈尺寸给人以安全感,价格低廉耐操的好产品没有好的前端,就先用PC直推APE来对比吧,毕竟日常场景也只是手机+网易云音乐直推的。
试听曲目:渡口、加州招待所。
推荐曲目:Fallen Angel。
第一耳朵并不会讨好人,初听不会有太惊艳的感觉。首先说高频,太靠前,略微有毛刺感。中频做的比单单元耳机有密度,把双单元的优势体现出来了,声音纯度也不错,没有什么不良音染。人声位置恰当,只是有点闷(像是隔着层塑料帘子),听起来比伴奏要突出一点,乐器在后面,排场不大,定位基本上都能够拎得清。低音能量稍微太足了些,听流行音乐的时候氛围感不错,场景复杂的时候低音会弄糊整个画面。动态范围虽然赶不上大耳机,在小塞子中也算是偏上的水平。瞬态在动铁中只能算一般,尽管如此,动铁耳机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反应速度要比动圈快,所以瞬态上不会有拖泥带水的感觉。三频分布还算均匀,没有打破平衡。耳机的音色偏冷,女声的声线清甜,男声略显沉闷。
一句话:高音刺,中音闷,低音混。声音素质很一般。算杂食耳机,偏向小场面小编制的女声。
对比之后只有一个感觉,琴鸟买的真TM值!
总的来说,音频并不属于快消领域,好声音是值得慢慢品味的,毕竟煲机都得几百小时不是。
所以并不推荐追求音质的人购买该产品,如果真心需要线控和麦克功能,大可以购买可换线版本的中高端耳机。
如果仅仅是需要一款能听歌又能配合手机使用的产品,琴鸟更值得推荐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