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写下这篇文章的前几天,我本拟好标题为“每个人生来平凡,却能活出不平凡。”但在动笔的今天,我将标题改为“每个人生来不平凡,却能活出自己的不平凡。”因为,在别人看来,你的经历与故事并不出彩,但对于你而言,这是段不平凡的充满美好的经历。
虽没有福尔摩斯般的超强大脑,但我对侦探小说的喜爱之意不亚于篮球,尤其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作品。犹记得高三上数学课,东野圭吾的《放学后》、《解忧杂货店》等就是打发时间的必备工具,现在《放学后》这本书还躺在我的宿舍书架上。
对于这位伟大的侦探小说家,我对他的经历抱有许久兴趣。于是,我把《我的晃荡的青春》读了两遍。
有人在豆瓣书评留言,称东野圭吾的这本书,读者几乎是奔着他的名气买这本书的。我个人与他持有不同的意见。东野圭吾的文笔依旧简洁、朴素,且十分有感染力,让人情不自禁融入到他的回忆当中,这就是值得买此书的理由。甚至,我发现我的经历与东野圭吾持有太多相似之处——是的,一个50后与90后竟然有相似的回忆,我开始严重怀疑我的青春。
言归正传。
书中的东野圭吾,初中和小混混打篮球还拖死党下水,考试前还和同学打麻将;高中耍小聪明逃月票,每天只吃一碗60元的面,仅为剩下钱与女生约会。青春期的他痴迷艾薇,还和男同学偷看女同学换衣服,甚至为了看清一张色情海报跌倒在雪地中。
读完书的前半段,我感觉这是学渣的自传,而不是一位伟大的侦探小说家多么感动、震撼的经历!
但就是这种真情的流露,让我不自觉得融入了他的青春,也回忆起我的美好。
在高中文化节上,东野圭吾与同学自导自演的微电影大卖,收入颇丰。在此之前,因为粗糙的制作、不堪入目的演技以及十分下流的台词,他们对这部电影没有抱任何信心。第二年的文化节,他们斗志昂扬,继续推出微电影,却因不懂摄影的摄影师,导致没人观看。
而我有着相似的经历。
大一参加校级迎新晚会,文艺委员让我在小品中扮演娘娘腔。具体娘炮到什么程度,只能说团委老师也误会我是女的了。本以为无缘校迎新晚会,结果审核节目的老师对小品十分感兴趣。之后,这部小品在晚会上大获成功。
并且,扮演娘炮的我被大家记住了,尤其是那顶爆炸头假发。如图。
后来,在大三的时候,一名素未谋面的同学在聚会上问我“是不是在校迎新晚会上演出过”。害羞的我只能推却“不是,你认错人了”。
大一第二学期,学校举办心理剧大赛。我们几个人又被推到台前。因为断断续续的排练,再加上时间的不足,直到比赛当天的中午,我和文艺委员奔着段子手精神,自创一套剧本。当天下午,我们都在台下不断练习着,台词还一直记错。可是在舞台上,每个人都发挥得不错。但结果显而易见,我们收获全场最多的笑声,却只拿到倒数第三的名次.....
这种经历不多,但却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好回忆。
东野圭吾天性呆萌、可爱的一面,或许还源自父母的家教。他没有像别人一样,背负沉甸甸的学习负担,在各个辅导班来回穿梭,顺其自然得成长着。即使他复读,父母对他的鼓励依旧没有停止。
我的爸妈,和东野圭吾的父母相同,从未给我太多的压力。在8岁的时候,我还能骑着单车到处晃荡。我不会钢琴,数学很差,还特别厌食,但爸妈从不介意。在我报考大学志愿时,他们尊重我的意愿,而不是“你必须留在广东读书”。哺育之恩,难溢言语于表情。
这就是平凡的我,也是不平凡的我的经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