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信念系统:爱是一种滋养。
行动派琦琦在一次分享中曾经谈过关于她感情的信念系统的变化,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她说,曾经她对于爱情的信念系统是:“爱是一场修行”。
在这个信念系统的指导下,她一直觉得爱情的路上是一条修行的道。
如果2个人的爱中,出现了分歧,会有一些包容,也会有一些牺牲。比如,她就会放弃周末出去跟朋友聚会或者分享的机会,陪男朋友,给他做做饭;也会变得刻意和迁就。
因为觉得爱情的到来不容易,学会好好珍惜,珍惜的时候即使出现自己内心不开心的事情,也会尽量去说服自己:爱是一场修行,所以所有的不愉快的出现都是正常的,是为了给修行做铺垫。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2854/8cde276f0dd84eb8.png)
突然有一天,琦琦就明白了,原来爱不应该是一场修行,爱应该是“一种滋养”。2个人在一起,应该是能够让彼此更开心的事情,并且给予彼此滋养。
**
你在爱的滋养中更加愉快和自信,你也能够勇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琦琦开始改变爱情的信念系统,让“滋养”这种信念植根在生活的每一处。
她开始更加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关注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并且能够敢于放弃不属于自己的感情。等她把这些分享出来的时候,我分明看到了她脸上“滋养”的光芒。
所以,真的很奇妙。一个人相信什么,培养了怎样的信念系统,她总会说服自己按这种信念去生活,而有些时候,不恰当的说服只会蒙蔽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学习的信念系统:慢成长
2016年是知识付费的大潮流。网上涌起了很多网络知识红人,他们通过一篇10万+的写作爆红,通过1个训练营轻松月入10万,通过自己的知识产品把自己打造成超级IP。
与此同时,大量的人开始眼红知识赚钱的这一股洪流,想借鉴通过几个微课的学习让自己成长为红人,想通过勾搭大咖成就自己,想通过几个月的学习月入几万。
![](https://img.haomeiwen.com/i1082854/2c082315167170b1.png)
千千万万的人们加入了快节奏的时代里,想着一夜爆红。他们也快速地读大量的书,却忘了真正如何探究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参加过大量微课,却没有时间做整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最终,发现即使自己做了大量努力,还是没能够成为知识赚钱潮流中的一员,开始大显浮躁。
我非常喜欢拆书帮创始人赵周老师提出的“慢成长”概念。
Angie在成为大家熟知的“鸡血大咖”之前有过10年的积累,读了大量书籍,有过8年工作经验;
剽悍一只猫在成为写作大咖前,采访了几百位名人,花了大量的时间沉淀自己。
所有你看到的貌似一夜爆红的网络知识名人们,其实都是匀速奔跑后的冲刺人生。
提倡“慢成长”,是为了告诉你自己,把握好自己学习和前进的这艘船,在水平面上游划的时候,多一些耐心控制前行的速度,多一些惬意观看身旁的风景,保持自己的节奏,不至于让你在周围“想急速成长”的洪流中被淹没。
学习的“慢”,恰恰是积累和沉淀。我们看一本书,多些心思,拆为己用;我们学习人事网书,给自己的知识体系一层一层地搭建高度和扩展深度。
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然恰恰是前期这么多耐心的铺垫会让我们站上稳固的楼顶看世界。
也真的有人确实成长速度之快,难道你因为这个原因就否定了自己的可能性?
在学习的这条道上,我是终生学习的提倡者。
走得慢,但走得稳。
同样,我也看得见,慢成长的爆发可能性。我之前受邀分享“突围学习焦虑”这个主题,在构思这个框架的时候,之前的积累一下子就体现出了作用。很自然的,脑海里的东西随灵感而出。所以说,有积累,就不怕没有成长。
如同我现在开公众号,阅读量这种东西肯定分分钟比不上大咖。但我的初衷就是因为喜欢分享,喜欢学习的输出,点滴积累。
我想把自己个人成长的一些点拿出来跟大家分享,如果当中的某些部分,让小伙伴们觉得有所触动,有所借鉴,并有所影响到,那我便心生欢喜啦。
慢慢地积累,慢慢地走得从容,又有什么不好呢?你说,对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