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工作忙当借口,只记录三点小感悟,不做展开,之间也无内在关联。
一、选哪个方向?
一个项目在紧急出图,有几处地方与审核人意见不一致。她是大型设计院出身,干了几十年化工工程设计,负责管道设计,刚退休就来到我们公司。她的工作思路是,一切按设计规定执行,甚至到了呆板的程度。我的工作思路是,如有遇到与设计规定不同的地方,只要是规范标准上没有明令禁止,就该请教相关专业人员,从根本上去认识问题,而不是急着否定。比如,之前流行的做法是异种钢避免焊接,用一对法兰过渡,但这样太复杂。一个做焊接工艺评定十几年的同事说,以现在的技术来做异种钢焊接很轻松。我选择相信他,而审核人不予理睬。
此时,可以把“工程设计”拆开,分为“设计师”和“工程师”两种,前者永远照章办事,后者则经常耐不住寂寞,总是想办法解决问题。比如,如果施工人员犯了错,造成接下来的施工无法按图纸干,问设计师,他们第一反应会说你们干错了自己想办法改回来,我是不会下设计变更的;而工程师则更可能会和施工人员一起想办法,通过简单地改变既满足要求又能尽快完成。设计师的做法当然不能说错,但工程师的做法是不是更值得推荐?
两种处事方式,折射出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向选择,我更应该选后者吧?
二、焦虑和兴奋是同一回事
焦虑和兴奋,在生理上其实是一回事,刚在《游戏改变人生》一书中看到此观点。接受此观点后,作者继续推出,当人们对某件事感到焦虑时,与其“享受”焦虑,不如转换观点——此时精神实际上是兴奋状态,正好利用此状态去把这件事解决掉!化焦虑为兴奋,原来真有人敢提出这种理论。
三、沉浸过头
最近一个月,至少表面上看是忙疯了。生活中很多事能推则推掉,不能推也延期处理。这算是沉浸式体验工作了吧,只是沉浸的有点过了头。一段忙过,总结下,收获虽很多,但糊涂的地方也不少,只是沉浸其中,并没有很好的控制感。于是阶段性忙碌结束后,孤独感强烈来袭。
哈哈,那么,意识到了孤独还会孤独下去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