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阅读的星空
重温徐文祥老师的《触摸经典——做精神王国独立的思想者》,为学习简单留痕。
学习内容:
关于教师的专业阅读
所有的阅读都是专业阅读,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读过的哪些书,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会被怎样用到,什么时候被用到。
教师读书的三个层次:吸收~批判~构建。
学科专业选择一个名师引领。
我的反思:
这半年来,我读的书不多,读完的只有两本:《爱心与教育》和《班主任工作思维导图》,也做了一些摘录和笔记,但第二本没有写出读书心得。其他的书,这个翻几页,那个翻几页,没有完整阅读。目前在读的《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也是读读停停。应该改变这样的习惯。
接下来,充分利用工作间隙的时间,合理安排阅读,至少一个月读完一本书。只有先读书,才能有所思考和构建自己的思想。
学科方面,决定先选择鲁子问。刚好手边有一本他的《英语教学设计》一书,准备研读。
学习内容:
触摸经典的温度
别把眼睛只盯着那几本教学的工具书、鸡汤书、休闲书……真正的好书是有思想的、活的、长寿或者永生的。
经典是那些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研读一个教育家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我的反思:
经典就是经典,它与普通的书是不一样的,确确实实是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收获,比如苏霍姆林斯基的书。
关于经典,家里也有不少。孔子、冯友兰、老舍、沈从文、苏霍姆林斯基、卢梭、尼采、叔本华、堂吉诃德、高尔基、曾国藩、钱钟书、余秋雨、阿德勒、马斯洛……
接下来,我准备选读一个国内作家,一个国外作家。国内的,选陶行知,国外的,选苏霍姆林斯基。
学习内容:
不动笔墨不读书。
动笔墨干嘛?怎样动笔墨?七个字:标、点、注、批、评、析、感。
经典五读法:一读,素读速读。二读,借助注释。三读,评点解读。四读,独立研读。五读,还原现场。
独立的思考从何而来?阅读和经历。即读书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过程中的思考。
阅读经典是一种孤独的习惯,是为了解真正的自我审美,是为了追求一颗更有原创性的心灵。
通过阅读来关照自己。
我的反思:
就目前来看,我估计还做不到经典五读法。但是,我可以先从七个字做起。只要读书,就要动笔,确实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标出重点,划出细节,结合书中的个别批注,帮助自己读懂整本书。哪怕某个地方有点想法,也要先写下来,慢慢积累。
素读和速读是第一层次的读,这个应该能够做到。然后再借助注释阅读,在细嚼慢咽中提升阅读质量。
只读书不思考是不行的,思考之后,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实践。很多经典中都能折射出一些教育道理,希望自己能够读出经典中的内涵,在阅读中思考,思考后实践。
在阅读的道路上,我做得远远不够,幸好现在觉悟还不算太迟。仰望阅读的星空,踏实走好每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