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Alice 大概有两年多没见面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周遭的一切越来越缺乏信任感。好像很难再全情投入于一段感情,无论是友情或是爱情,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无法保持长久关系的人。
Alice 算是我朋友里的意外吧,可能我们性格中有一些相似点,所以很快就把同事关系升华为朋友关系。
Alice 是外省女孩,大学毕业后就留了下来,第一份工作是销售,做了差不多两年,之后她来到了我们曾经共事的这家公司。这次她用上了自己的本专业日语,担任的是外贸部经理助理的职务,我因为之前对日语有些兴趣,也跟着她学了几句简单寒暄语,但终归讲的洋泾浜,后来也就放弃了。
Alice最令我感动的一件事情是,当时公司里一个女孩子被一些捕风捉影的好事者说成是营销部经理的小三,她是唯一一个当面和那些人刚的人。
我虽然心里也看不惯那些没有依据的谣言,但我只是心里想想,必竟个体想要与大部分人唱反调,这还是需要一些勇气的,不然很容易被孤立。
虽然最后那些谣言成了真,那个女孩子也离职了,但我仍然对Alice的这份勇气刮目相看。从众心理是最有利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果一旦你和别人不一样,那么就意味着你已经被迫离开了这个圈子。
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矛盾和话题,或许谁都逃不了做一个嚼舌者和被议者,无论自愿或无奈,表达相同观点才能皆大欢喜。
那个女孩子走了,人们开始把关注点转到了Alice 身上,于是又有了新的捕风捉影,这一次我没有沉默,站出来替Alice反驳。也是从那次之后,我和Alice成了真正可以交心的朋友。
她觉得人可以复杂,但如果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八卦上面,这不是她想要的工作环境,我对她的想法深表赞同,然后我们相续都离开了这家公司。
Alice很快投入到了下一家公司的工作中,同时她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男方是当地人,家里有房有车,工作稳定收入尚可,关键是人长得也蛮帅气的,我为Alice有这样的结局感到特别高兴。
日子就这样平淡又不平常的过着,渐渐我们都有了各自的生活和圈子,尤其是她有了小朋友之后,整个人投入到小朋友的日常,慢慢和之前的朋友少了联系。
再次听到Alice的近况,一时之间我还有点无法消化,听说她和先生离婚了,小朋友跟着男方生活,而她也搬离了男方的房子,一个人租住在一套小房子里。
我犹豫着还是拨通了她的语音,她的语气听上去倒还好,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失落,反倒是我的语气显得有些沉重了。
我问她,为什么放弃现在拥有的生活,情愿净身出户。她说想找回自我。
她说这几年的婚姻生活里,已经失去了自我,她小心翼翼的想融入男方的生活,努力让公公婆婆不要看轻她,每年过节都会给婆婆买衣服,但她的婆婆只是道声谢,然后那些衣服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公公婆婆表现的越客气,她心里的失落感就越重,如果真正把她当自己人,就不会像对待亲戚这样过于客套的态度了。
小朋友出生后,她发现在养育小孩这方面,两个家庭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婆婆和妈妈终于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碰撞。
小到一个奶瓶的清洗方式,大到小孩子打疫苗,而她觉得先生的态度始终是向着婆婆的,这让她越发觉得失落。
渐渐婆婆和妈妈的碰撞,延伸到两个家庭的碰撞,当她的先生第一次对着她吼叫的时候,她震惊极了同时失望极了。
小朋友上幼儿园之前,她和先生办理了离婚手续。房子和车子是男方婚前财产,而两个人的存款,她其实并不知情。两个人的收入都是自己掌握,然后共同承担家庭开支,最后她成了一无所有的失婚女人。
她说最大的困难不是一个人生活,而是她不敢回老家,甚至为了父母的面子,老家的亲戚朋友不知道她离婚的事情。
我竟不知如何劝慰,或许她需要的不是安慰,而是重燃对生活的信心吧。人生的路总有崎岖,即使一个人看风景也有别样的一番美丽,没有什么事物是永恒不变的,除了亲情。
四季变幻,事物变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终能遇见彩虹。没有任何事情可以打败你,除了你自己那颗脆弱的心。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