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感受生命的奇迹,就得感受生命的恐怖。──《活下去的理由》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略特诗作《荒原》的第一句是:「四月是最残酷的月份」。
许多人问说,为什么是风光明媚的四月,而不是寒冬或酷暑入选残酷的季节?
因为,希望最多的时却不能得,那不是残酷是什么?
四月的開始,我居住的城市,时间正在静止。推荐两本书一部电影,适合在这种外面万弦俱寂而我们内心恨不得拔出高音的时刻阅读。
《活下去的理由》讲的是抑郁症这种文明病,《当呼吸化为空气》讲的是万病之王癌症,带给作者的变跟不变。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讲的是逐渐老去的困惑。
英国青年马特·海格在24岁的时候被确诊,他将自己如何面对,如何跟疾病共生的旅程写成小说《活下去的理由》
海格在病发13年之后写道:「抑郁症的一个典型症状是看不到希望。你没有未来。隧道尽头没有光,好像两端都被堵上了,而你被困其中。」
在斯坦福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双修,在剑桥大学获得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再到耶鲁拿到医学博士的保罗·卡拉尼什,即将获得外科教授职称之前被确诊为第四期肺癌。
从病发到过世只有不到两年时间,他把自己對於人生,人性,生死和医疗的感悟写成了《当呼吸化为空气》。
关于生病,关于生病的人跟旁边的人的种种,强烈推荐你看看安东尼·霍普金斯饰演逐渐失去意识/阿兹海默症患者,生活与感受不断碎片化重复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
这个父亲,就像所有逐渐老去的父亲一样,对于时间,对于回忆,对于自己,都感到执著的熟悉,还有但是,可能,我不知道,这些连带而来的挫折。
在《活下去的理由》里,海格说:
后来,海格慢慢找到生活的节奏。因为,
前程即将似锦的保罗没有那么幸运,但是,他有意识的让自己且行且珍惜。他没有选择辞职,而是更加投入工作。
我选择医疗事业,部分原因是想追寻死神:抓住他,掀开他神秘的斗篷,与他坚定地四目相对……我以为,在生与死的空间中,我一定能找到一个舞台,不仅能凭怜悯和同情来采取行动,自身还能得到升华,尽可能远离所谓的物质追求,远离自我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直达生命的核心,直面生死的抉择与挣扎……在那里,一定能找到某种超然卓越的存在吧?
两位作者的观察力都因为疾病,而变得更加敏锐。《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改编自舞台剧,时间空间跟事件集中,完全可以小题作大作深。
人生遇到困顿,生命走到人迹罕至的路口,负面跟负面相加不能得正的时候,这三个创作者选择面对他们。
我们不一定有这样的勇气跟续航力,但是,我們可以提醒自己(跟别人),我们不寂寞。
不寂寞,继续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