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简友广场手绘
读《乡野闲人》有感

读《乡野闲人》有感

作者: 呇懿 | 来源:发表于2022-04-15 18:23 被阅读0次

    从清晨到星辰,时光变迁,四季轮转,乡野味乡情依然不变,离开是为下一次团聚埋下伏笔。

    ──题记

    最近由于疫情原因居家办公,闲暇之余我再次翻开了80后作家安宁“乡村三部曲”之一的《乡野闲人》,书中刻画的人物故事代入感都很强,让身为90后的我读起来有一种亲身经历的错觉,不禁想起了我的家乡──胭脂村。

    胭脂村位于祖国的西北部,虽也算是黄土高原,但家乡的晴天并没有漫天的黄土,也没有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更没有骑着骆驼上学的学生,有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和一下雨就上涨的河水──胭脂河。像安宁在《乡野闲人》中写的“孟家庙村”一样,胭脂村也有着自己的变迁史,而且随着时代一直在悄悄地变化着。昔日没有来处的要饭的也不见了踪影,每逢婚丧嫁娶吹唢呐的人也都已年迈,年轻人也都逃离了村子去外地发展,昔日修鞋和做豆腐的手艺也没有人去传承,开药铺的也渐渐都搬到镇子和县城去了······,只有小卖铺还在,但货品架上早已不是当年的场景,光顾的客人不是空巢老人就是留守儿童。不同于“孟家庙村”的是,在那个家家户户都没有通电的年代,村里还有说书先生,那也是村里人饭后唯一的娱乐方式。每逢农闲时,全村老少在晚饭过后都会聚在一起,点上煤油灯,听说书先生讲故事,包括古代神话、各个朝代的发展史、四大名著等,每讲到最精彩的部分时,说书人总会来一句“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村民们只好带着意犹未尽的心情各自回到家中。我小时候也有幸听到过《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因为年纪小的缘故,大多都没有记住什么。

    乡村作为大多人的故土,于我而言,胭脂村不仅是我曾经一心想逃离的地方,更是我现在无论如何也回不去的地方。近来半个月,一直被封在小区,这让我原本向往乡村生活的心又燃烧起来,再次阅读安宁的《乡野闲人》,依旧被她略带乡野气息的笔锋所震撼。安宁将发生在村民平淡生活里的故事深入挖掘,像讲故事一样将发生在小人物之间的林林总总一一记录。她写的每篇故事看似给人一种拉家常之感,实则是通过发生在小人物之间的故事,折射出她对人生和人性的思考。她的《乡野闲人》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就像是一把钥匙,为人们拨开尘世的喧嚣,解封沉眠心底的纯粹和宁静,读完让人产生无限共鸣,书中小人物之间的悲欢离合,就好像是城镇化过程中大多数乡村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的缩影。

    虽然写农村题材的作家有很多,如乡土文学作家鲁迅的《阿Q正传》、《孔乙己》、《祥林嫂》等都是直指落后乡村和人心,读完让人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文学大师沈从文的《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都是描写神秘湘西朴实的人和事,凸显湘西人特有的风韵和神采;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马伯乐》等更像是她短暂生命里划过的流星,将故乡的眷恋和对人生的渴望一一道尽。其他作家如赵树理、孙犁、贾平凹、陈忠实、莫言、韩少功等也都是乡土文学的中流砥柱。但与安宁的乡村题材类作品相比,他们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家乡的深情缱绻,而更多的是时代变迁留下的印痕。

    《乡野闲人》中的“状元”更是将城镇化过程中乡村学子们面对的各种诱惑写得淋漓尽致,虽然很多人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但我们村并不是这样的,因为我的堂哥就是寒门出来的贵子。他大我三岁,是我大伯家的长子,也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更是全村人的骄傲。他从小成绩就一直名列前茅,记得庆祝他成功考入大学的那天,村里特别热闹,就连附近的村里人也前来道贺,于是我堂哥的事迹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还记得上小学那会儿,我一直都是跟在堂哥屁股后面的小淘气,每天上下学他都会等我一起,下雨天背我过河,教我读书识字,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每一个问题。但随着升学,堂哥离开村子去外地读书,我们见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但他每次回来他都会给我带一些外面的稀奇玩意儿,然后和我一起研究。他读大学后,总是会利用闲暇之余打工挣学费,在百忙之中也不忘在我参加高考时给我写信鼓励和邮寄我心仪大学的照片,这给予了我足够的信心。迄今为止,堂哥每天走路背书,放牛时手捧书,在地上和石板上写诗词的场景仍在我脑海里留存。

    纵贯《乡野闲人》全书,最让我意难平的就是那篇“当姐姐的”了,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的思想在那个时候正在盛行。生不出来男孩丈夫就要责怪妻子不争气,没有本事,生下男孩了要当姐姐的帮忙照顾。安宁写道:“生下来就做了姐姐的女孩,命也大抵注定了平淡无奇,不外乎要对下面的弟弟妹妹,尤其是弟弟们负责。”书中郑大庸的小儿子郑小印一生下来就有了养老保险,而且还无须缴纳保费,时刻享受着“皇太子”的待遇,这一切都源自他前面能挣钱的三个姐姐。这让我瞬间想起了我的发小,她成绩优异,中考时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但她的父母为了供她的哥哥读一个不知名的大专,放弃了继续供她读书,她也由此走上了外出打工的道路。大学期间,有一次从母亲电话那头得知她结婚的消息,我当时是满脸震惊。可就在去年五月份回家碰见她时,她面容沧桑,黑色长裤,灰色T恤,头发凌乱,怀里抱着小孩,袖子上还有干家务活儿的残留物,眼前的这个女人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成绩优异、直率、爱笑的女孩了。其实那一刻我心里也猜到了些许,后来听奶奶说是和夫家闹矛盾,就抱着孩子来娘家了。今年过年回家,我又一次见到了她,依旧住在娘家,但在她二十几岁的脸上我看见了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愁容。这让我忽然对往日的生活生出了怀念,曾经的我们一起在旷野里奔跑,在丛林中穿行,在校园的灯光下背诵诗词,你一句,我一句······,然而现在的我们却很少参与彼此的生活,我感叹那一段路程是如此短暂,并陷入沉思!可相比发小而言,我是幸运的,虽是家中的长女,但父辈们却从来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升高中时,我考的学校不如弟弟的好,但父母毅然坚持供我读书。爷爷说:“女孩子,更应该多读书,增长学识。”或许是两辈人就我一个女孩的缘故,从小到大,比起父母的爱,爷爷奶奶更是偏爱我。我很感激我的父母,在他们努力为生活奔波的时候,让我和弟弟们能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一起陪伴彼此成长。曾几何时,我也想像安宁一样,在远离乡村的时刻,用自己的笔墨将发生在乡村的事情一一记录下来,可奈何村里的模样每年都在变化,而现在的我却再也没有机会亲身经历了!

    仔细回味小时候的那些记忆,它们就像暗夜中的萤火,小到一件衣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大到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胭脂村后,家乡渐渐褪去曾经贫穷落后的面貌,尤其是近十多年以来,我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变化。土泥路变成了水泥路,路两旁绿树成荫,路灯成行,河堤被加固,河道也变宽了,小桥也修建的格外漂亮。昔日的土房和砖房也已经消失不见,设计别致的小楼房如雨后春笋般从村里的各个角落冒出来。互联网的发展无形中拉近了村里人与外界的距离,村里人的观念正在渐渐转变,视野也在不断拓展,逢年过节聚在一起谈论的话题不再是东家长西家短,而是现代教育、发家致富、党的政策等。

    我相信,在党的领导和勤劳村民的努力下,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乡野闲人》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peq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