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是不拿父母当人的。
我的意思是,当成一个正常的、有人性优点、但也有缺点的人。
相应地,也不拿孩子当人。
意思是,当成一个独立的、可以爱父母、也可以适当恨父母的人。
1
年轻姑娘M诉苦跟妈妈处不好关系,不仅被各种挑剔,有时候还会被拿来比较。
“一次放假回家,我妈来例假不小心弄脏了床单,被我爸小抱怨了两句,我妈就特别生气,不仅跟我爸大吵一架,还连带上我,
“M以前也弄到床单上,你怎么从来没说过她?!”
另一位姑娘L则抱怨,只要自己稍微化一点妆,就会被妈妈指责。
“我一化妆我妈就让我赶快洗了,说是画的太浓,又老又丑。天知道,我连眼线都只是描了细细的一笔,眼角都没出。好丧气,对化妆都有阴影了。”
被亲妈比较和嫌弃,相信绝大多数女儿都会这样地委屈和不解。
不是说女儿跟妈妈亲吗?说好的母女情深呢?
其实,如果我们把以上人物换作两位姑娘和她的女同事们,剧情似乎就很好理解了。
很明显,这些年长的“女同事”对她们有嫉妒。
事实上,类似的“刁难”,甚至贬低,曾出现或正出现在许多家庭里,这让我们不得不正视,现实生活中的母女关系,恐怕远远要比“温馨”二字来得复杂。
至少,你妈不仅会爱你,还很有可能会嫉妒你。
2
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种嫉妒,大多隐隐约约地跟性吸引力有关。
张爱玲在《金锁记》中为我们详细描写了这种嫉妒的极致。
女主角曹七巧不动声色地毁掉了亲生女儿的爱情,所用手段,套到任何一部情感撕逼剧中,都毫不违和。
女儿长安因母亲七巧的阻挠,婚事一拖再拖,三十出头还没嫁出去。后来认识了童世坊,两人非常满意,长安戒了烟瘾,脸上也有了以往不一样的笑和甜蜜,“七巧见了,不由得有气”,她层层阻挠,强调男人只是为了钱而已。在母亲的威逼下,长安只好和自己心爱的男朋友提出分手。分手后两人仍然私下联系,七巧不干了,摆下鸿门宴,请童世坊赴宴,故意透露长安有鸦片烟瘾,彻底断了两人的关系。
就这样,在母亲的折磨下,长安也断了结婚的念头。
至于她是如何用性欲和床笫之事羞辱儿媳,独占儿子,致使两任儿媳自杀,儿子不敢再娶,那更是另一个有关嫉妒的永恒话题——婆媳之战。
「如果说,母亲与女儿之间,很可能隔着一个醋坛,那婆婆与媳妇之间,则隔着一千个醋缸。」
人们还常常开玩笑,“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玩笑归玩笑,情人两字却有几分贴切。
一般而言,父女关系太过亲密的家庭,母女的关系都很难融洽,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
以上这一点在儿子身上也适用,母子关系太过亲密,势必影响父子感情。
事实上,异性相吸的效应,不仅存在于社会,也同样存在于家庭中。(这就是心理咨询中常说的“俄狄浦斯情结”)
但由于这听起来太过夸张,有违传统伦理,所以大多数家庭都选择不去关注,或者,不让自己有意关注。
当然,不关注并不代表不存在,更不代表会自动消失。
3
对女儿而言,承认我妈可能在嫉妒我,甚至把我当“竞争对手”,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为孩子会不自觉地认为父母是高大的,当TA忽然意识到父母原来只是普通人,甚至有的连普通人都不如时,面临的将是一场地震级的心理冲击。
对妈妈来讲,承认自己可能在嫉妒女儿,简直是对母爱最大的“羞辱”。因为这不仅是在说她只是个会嫉妒的普通人,而且还可能是个不称职的母亲。
于是,你妈怨你不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乖巧听话,而你也怨你妈不能像别人家的妈一样温和体贴。
都成功地绕开了嫉妒,又成功地陷入了嫉妒。
4
有很多女儿会想不通,我妈为什么会嫉妒我?
也有很多妈会想不通,我为什么会嫉妒自己的女儿?
事实上,如果要写一部嫉妒史的话,恐怕那得是一部人类史。
嫉妒不仅伴随人而产生,甚至可以说是伴随着生物而产生。(此处可联想你家宠物的嫉妒)
从古至今,嫉妒都饱受诟病,被无数的文人墨客抨击唾弃,但这并不影响它经年累月的存在。
也许正如弗洛伊德所言,“嫉妒是一种感情状态,如悲伤一样,可以归结为是正常的”。
你妈为什么嫉妒你?
因为你妈首先是一个人,然后才是你妈。
你为什么嫉妒女儿?
因为你首先是一个女人,然后才是母亲。
5
由于从小被妈妈照顾,我们总天然地认为,我妈就是比我成熟,就是比我强。
但事实上,如上所述,你妈的身份首先是个人,然后才是你妈,这也就意味着,
她可能并不比你成熟,也并不你强。
甚至很多时候,她还会出你意料地比你软弱和无能,比如嫉妒你。
嫉妒的前提是,你们认识,甚至很亲密,但你比她强。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你确实很有可能超过你妈。你妈作为母亲,当然会为你的进步感到高兴,但作为一个人,她也难免会有些失落。
由于她并不天然地比你成熟,也就很可能采取一些看上去“幼稚”的手段,来释放她作为人的本能弱点。
我们不妨来看看,当你妈在嫉妒你的时候,她究竟在表达什么?
她会不会是在说:
你爸很久都没关心我了,他是不是嫌弃我了?
我是不是已经老了?
我会不会已经被时代抛弃了?
她会不会正是通过「嫉妒」这种让人不愉快的方式,向你传达着她同样不愉快的焦虑?在抱怨、指责的同时,也透露着自己的脆弱和无助?
当然,妈不同,表达也会有不同.
至于究竟是哪种,不妨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