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王月山,《全宋词》中仅仅收录其一首词。
王月山是南宋人,身世不详,他比宋朝那么多无名氏词人强一点:很幸运地留下了一个名字。
一、王月山唯一作品
这首《齐天乐》是其唯一的作品:
夜来疏雨鸣金井,一叶舞空红浅。莲渚收香,兰皋浮爽,凉思顿欺班扇。秋光苒苒。任老却芦花,西风不管。清兴难磨,几回有句到诗卷。
长安故人别后,料征鸿声里,画阑凭遍。横竹吹商,疏砧点月,好梦又随云远。闲愁似线。甚系损柔肠,不堪裁剪。听著鸣蛩,一声声是怨。
《齐天乐》 又名《台城路》、《五福降中天》、《如此江山》。一般分类时,五十八字的词牌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齐天乐一百二字,属于长调词牌。
任-老却芦花,料-征鸿声里,甚-系损柔肠,这种结构为1-4句式,第一个为领字。一般用去声:任、料、甚。
不过,这个词牌上片第七句:任-老却芦花,下片第八句:甚-系损柔肠料,常用1-4结构。
另外,“料-征鸿声里、一声声-是怨”,可以看出这两个位置的五字短句不一定用1-4结构。例如周邦彦的《齐天乐·绿芜雕尽》,在下片第二句用:故人-相望-处,2-2-1; 而最后一句:但愁-斜照-敛,2-2-1。
二、常见典故
凉思顿欺班扇,班扇的典故,说的是班倢伃失宠于汉成帝,作名《团扇歌》诗云:
“新裂 齐 紈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班扇之典,往往有闺怨的含义,也有君臣疏远之意。不过,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秋扇,秋天来了,扇子用不到了。
听著鸣蛩,古指蟋蟀。横竹吹商,商为秋音。疏砧点月,古人远征戍边,家人秋季准备冬衣,砧为捣衣石。沈佺期有诗云: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一叶舞空,凉思欺扇,老却芦花,征鸿声里,听著鸣蛩,疏砧点月,可知时令在秋。俞陛云在《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中为这个时令定位初秋:
起笔用“红浅”及“顿欺”字,即切定“初秋”。
夜来疏雨鸣金井,任老却芦花,西风不管。上阕写眼前的秋景,秋风秋雨中,一派萧飒。
三、怀人与寄托
故人别后,画阑凭遍,横竹吹商,疏砧点月,都是人物的行为,可以看出,下阕主抒情:系损柔肠,不堪裁剪...... 连月下的蟋蟀也赋予了人类的相思之情。
南宋末期的咏物写景之词,常常寄托遗民亡国之痛。王月山生平事迹不详,生卒年也无人知晓,他的这首《齐天乐》有闺怨、伤秋、思人之意。不知道是否另有寄托。
在宋末元初,出了很多寄托故国哀思的作品,例如王沂孙和周密、唐珏都有《齐天乐·蝉》、张焱有《解连环.孤雁》等。
至于王月山是不是有此意,就见仁见智了。
四、虚实之妙
闲愁似线。甚系损柔肠,不堪裁剪。这三句是虚实之间的比喻,极妙。
虚无的愁,比喻为现实的丝线,因此可以把虚写的相思之情(柔肠)系起。李煜有词云: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在王月山这首词中被反用, 愁肠仍然可以被裁剪。
听著鸣蛩,一声声是怨。但是,那月夜下秋虫的哀鸣,又是无法断绝的。声音是现实中可以听见的,哀怨是虚,是人物的感受。当你快乐时,虫声就是快乐美妙的,当你伤心时,虫声也是哀怨之声。
结束语
结束时,依照惯例填词一首为今天的作业。《齐天乐·咏秋》:
西风吹落梧桐影,长夜雨声深浅。晓月枝头,征鸿云外,觉后眉儿不展。画阑倚遍,觅芳草天涯,青山遮断。数罢归舟,并刀细割别肠乱。
故人音貌万里,叹离魂不在,逐郎行远。瘦马阳关,渭城柳色,写入琴丝诗卷。啼捐团扇,看寂寞黄昏,相思难遣。阵阵蛩声,似长吟短叹。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178|何梦桂惜春词,有亡国之恨和故国之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