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以法国波旁王朝和七月王朝两大历史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报恩复仇的故事。年轻的水手爱德华。邓蒂斯受船长的临终嘱托,为拿破仑党人传送了一封信,因而遭到嫉恨的同事.情敌和想嫁祸于人的法官的陷害,被人打入死牢。同在狱中的法利亚长老被爱德华。邓蒂斯的高尚人格所感动,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并在临终之际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的秘密告诉了他。邓蒂斯设法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他化名为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他的恩人,惩罚了三个一心想置他于死地的仇人。

作者介绍
大仲马(一八零二至一八七零),法国十九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杰出的通俗小说家。其祖父是候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大仲马三岁时父亲病故,二十岁只身闯荡巴黎,曾当过公爵的书记员、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拿破仑三世发动政变,他因为拥护共和而流亡。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创怍的各类作品达三百卷之多,主要以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大仲马的剧本《享利第三及其宫廷》(一八二九年)比雨果的《欧那尼》还早问世一年。这出浪漫主义戏剧,完全破除了古典主义“三一律”。他的通俗小说情节迂回曲折,结构完整巧妙,人物形象鲜明,对话精彩生动,在艺术上得到了极高的成就,是世界通俗小说中独一无二的怍品,大仲马因此享有“通俗小说之王”的称号。其代表作有《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等。此外,大仲马的回忆录也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比如《基督山伯爵》第75章中那份神秘的记录里关于将军和主任决斗的描写,就是作者回忆录中在土耳其的一次经历的翻版。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 “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