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先生曾这样评价过陈染女士的作品:“陈染的作品似乎是王蒙的文学中的一个变数。它们使我始而惊奇,继而愉悦,再后半信半是陌生,半是赞赏,半是迷惑。”其实不只是王蒙先生,我第一次接触陈染的作品也是这么个滋味。以“个性化写作”、“边缘写作”特立独行于中国文坛的陈染,从八十年代初开始发表诗、散文,作为纯文学、先锋小说的女性作家,一直被评论界认为是严肃文学领域最具叛逆性、最完全地实现了个人写作的代表人物,始终独立于当今文坛的某种“热闹”之外。
陈染的小说很少讲故事,多是些感受的叙述,充满了成长的焦虑与烦恼。她是一个孤独的沉思者,她的笔触永远指向自己的内心。不喧哗、不浮夸、不华丽、不虚荣。她最常做的一件事便是毫无目的的独自行走。于是,许多思想,许多念头,许多灵感,便在她的脚步间冒出来,便成了一些悦人耳目的词语、句子、文章、书。一个人踽踽独行时纷至沓来的思绪将是最内心、最活跃、最精彩、最真实的。同时她也一直在恐惧和逃避人群,认为人群是一个稠密的软性杀手。她认为对人群的恐惧和逃避,来自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是一种拒绝平庸的姿态。客观上:人与人之间是隔膜而难以沟通的。逃避人群的结果无疑有两种:自由、孤独。然而,世界上没有一种自由不是以孤独为前提的。
《私人生活》是一部描写现代大都市女性生命轨迹的严肃的先锋小说,它以主人公自身的女性经验和隐秘的内心生活为视角,讲述了一个女孩儿在成长为一个女人的过程中不寻常的经历和体验。女主人公在一特殊的生活背景中长大,叙述了在学生时代她是个孤寂的不能融入集体的“陌生人”;长大后她和一位成年男子既对抗又吸引的“性”的紧张关系,以及她和女邻居禾寡妇之间温情而暧昧不清的奇特关系。后来她与一位英俊年轻的男子建立了恋爱关系,可是突然而降的生活风波和事故,使她几乎是同时失去了母亲、神秘女邻居和她的恋人。她努力战胜自己,在满目疮痍的精神创伤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女人。二十一个小短篇组成了主人公倪拗拗的一生,没有过多的坎坷离奇的生活经历,也没有悲春伤秋的情感宣泄,更多的是倪拗拗的冥想与梦境,有些段落初读有点莫名,犹如佛经般不知所云,但细想之下又惊为天人,直摇头慨叹:原来如此。小说强调了故事性和哲理思辨性,探索了中国现代女性意识深层的那些潜在而微妙的演变,并折射出复杂的社会生活。
第一次读陈染女士的书,对于书中无处不透露着的避世与阴暗面不太喜欢,但还是坚持读完了。人都是不喜欢遇着和自己相像的事物的,既不能显得与众不同,也不能清高傲然的冷哼一声“什么玩意?!”。所以,每每这时,心里总是不大欢喜的,瞅哪哪不对,非得找出几个理由来搪塞才能心安理得的劝得自己不与它较真。实则何必,不过是害怕恐惧而已。不过,真要有那么一个一模一样的脸和身子立在面前,说不吓傻那才是唬人的。而《私人生活》就像是这样一个直挺挺地立在我面前的人,没有表情,没有言语,也不动作,却让人心里发毛,没来由的。也许,最可怖的事情不是牛鬼神蛇,只是那份真实吧。
我想女孩儿还是应该读一读的,这比那些情情爱爱的东西来的实际且有用,除了爱情的美好,还有很多情感是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捕捉的,有时甚至细腻到你无法说清或者不敢表露。不是只有积极的情感才是值得拥有和体会的,完整在于过程而不是最后你挑挑拣拣所剩下的“精华”。就如陈染在《谁掠夺了我们的脸》中说的“我要与这个浮华的世界保持审慎而适度的隔膜,半颗心在这里隐居,半颗心裸露给外边的喧哗。”这样的人生态度真的很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