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洒脱不羁”“才华横溢”这是以往我们对李白的印象。
余光中先生曾评价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还有那句歌词“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自古以来,李白仿佛承载着普通人对于"诗和远方"的向往。
近期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那么完美但却更加真实立体的李白。或许,我们要重新思量一下,如果能重来,你要选李白吗?
01 外部环境:时局动荡,无人能独善其身
李白所处的时代,正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
首先作为商人之子的李白,在那个朝代是连科举考试都没有资格参加的,后不得已入赘许家,做了当时最被人瞧不起的赘婿。
到了知天命的年纪,李白才因皇帝赏识被召入朝,也迎来了他人生的巅峰时刻,便有了家喻户晓的“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名场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61115/97458ff69c3f469b.jpeg)
但即使表面看似风光,实际上的李白并没有得到朝廷重用,反而被小人排挤。
而后奸臣谋逆,叛军作乱,大唐已没有了当初的繁华,晚年的李白追随了永王,这可以说是他的一场政治豪赌。
但结果不尽人意,永王兵败,他的这场豪赌满盘皆输,最终沦为阶下囚,流放夜郎。
李白纵有一腔热血,满腹经纶,但在动荡的时局和世俗的打压下也无力反抗,只能黯然伤神。
李白如此,高适、杜甫、王维又何尝不是?在那个时代,无人能独善其身。
02 内心追求:入仕与归隐,二者不可兼得
说完外部环境,我们看看李白的内心世界。李白的追求,可以说是有点纠结。
他立志入朝为官,去成就一番事业;又向往求仙访道,安心归隐得以超脱。但入仕和归隐,注定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怎么能够兼得?
李白这样一位千古绝才,又偏要把两条路都走得漂亮。
电影中,高适曾见证李白接受道箓,正式成为道教修行人,又在得知李白追随永王时大为错愕。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61115/89fb2a6f16dded35.jpeg)
如果晚年的李白安心归隐,便会避免被捕、流放的厄运,但天下局势的骤变又点燃了他心中那团火,让他决定放手一搏。
一败涂地的结局也再次印证了入仕与归隐的互斥。
03 人生态度:自洽是最高级的人生智慧
纵观李白的一生,有一掷千金的潇洒和不醉不休的豪爽;也有出身低微的无奈和怀才不遇的苦闷,但正是这曲折的人生造就了李白独特的人格与理想。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61115/4de45d7e30805d81.jpeg)
乐时对酒当歌,展豪情,抒壮志;悲时酌酒感怀,忆往事,思故交。
最后那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是李白历尽千帆后与自己的和解,自洽是他的人生态度,也是他的人生智慧。
他无怨无悔,即便身处困境,他也能以诗歌描绘出内心的世界,化解生活的困扰。
04 写在最后
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迷茫焦虑的内心世界,又何尝不是现代人的写照?
年少时,秉着铁杵磨针的毅力,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却在中年被残酷的现实屡次打击,在复杂的社会中迷失了自己。
每个人的出身不同,理想不同,但无论何时,我们都有选择如何过一生的权利。
再次回到那个问题,如果能重来,你还要选李白吗?在这个问题面前,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61115/03fe77e3f555a3b9.jpeg)
无论何种选择,在自己的节奏中过好一生,就是一种自洽的幸福。
生命很长,不要急着让自己老去;生命很短,不要让自己辜负年华。
希望每一位努力拼搏的人,终会等来“轻舟已过万重山”的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