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线上学习第1250天印证班学习第327天《论语》学习第180天(第一大组)
志愿:去私欲存天理依良知而行,自省利他致良知。学习践行印证传播圣贤文化,知行合一。
【原文】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子夏说;“小人犯了错必定会去掩饰。”君子则勇于改过。文:闻过是非。
反省自己,在生活中我们犯了错是找个理由掩饰,还是立刻承认错误,勇敢面对自己的过错,改过自新,调整好自己的状态。过能改是最大的善莫大焉。
近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觉察自己内在的变化,尤其觉察体悟支持对方想要。这一个点该如何去把握,曾经也不止一次听到家人们说,支持对方想要,而非我想要。我自己也曾经有模有样的说过这样的话。知道做不到等于不知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精心琢磨、细细品味雕琢,终于慢慢体会到这种感觉。觉察、体悟对方的成长节奏。走的快的我们就加快脚步紧跟几步;走得慢的我们就调试自己的脚步,适当放慢速度,等着对方赶上来,并肩前行。同时给到对方调整自己的状态和节奏的时间。而不是仅凭自己的感觉一味地快马加鞭,快快快,走走走。一味的“我感觉”,反而让对方失去了节奏和方向感。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前段时间写了一篇游记类文章,发给老师,几天过后,老师给我发信息,要我自己学着去修改文章,老师提到:自己先读着通顺,意思明白才行,要学会自己修改。简短的一段话,我愣是参了几天,闲下来就想这事儿,如何修改,如何使自己的表达更加通顺而又通透。修改文章是一个细活儿,甚至比写一篇文章都耗时间和脑力。正是因为这样,才有了使自己得以提升的机会。尝试着几次修改下来,还有觉察到有卡点,那就索性放下,再在生活中寻找感觉,因为素材来源于生活,创作于生活。
同样,课程研发部的一篇文章,我迟迟没有动笔,一是还没有找到感觉,二是感觉自己的悟性还没有拿捏到最核心的点,于是想着慢工出细活。借助于这样的事来修我的心。
经过与不同的家人前行的磨炼考验,我学会了调整自己的状态,改变自己的。同样在生活中,曾经面对自己的失误,我的嗓音比别人要大很多,试图掩盖自己的过失和失误,殊不知这恰恰是迂拙的表现,正是因为有了生活、学习中点点滴滴的考验,来磨炼我的心,让我有勇气面对内心最最真实的自己,有了错误及时改过自新。
感受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物我自然,只要我们合乎自然规律,顺应规律,一切如是法应做如是观。内在的良知自然清澈显现。感恩良慧姐家书的引领贡献。
聆听老师点评责善,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实则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节奏,更好的适应环境,找到新的起点,看到新生和希望。觉知当下的美好。
平心静气体验这一刻的觉悟,觉察内在的反应和感受,成为真正意义上形影不离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