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故事是后世喜做的黄粱梦。
浪叔的日常是看周星驰(电影),今天说说《唐伯虎点秋香》。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五分之一的地球人都知道。英俊不凡的才子唐伯虎,不满家中八个老婆粗俗无理,低调为奴进入华府过关闯将,抱得大美人秋香归。这等旷世奇情,为男女老幼所世代传颂。
泼盆冷水,这个故事其实是假的。
真相是……秋香竟然比唐伯虎大二十岁。什么?“你竟然爱上自己的阿妈?这么大逆不道的事……”这句话是电影里的石榴姐说的。看来我们都错怪石榴姐了,还以为她发春无理取闹,原来她才是真正的秋香啊,华安认错人了吧。开个玩笑。石榴姐怎么会是秋香呢?石榴姐应该也是假的吧。
秋香确有其人,生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有点名气,不过她并非是大户人家的婢女,而是当时南都金陵风月场中的名妓。秋香本名林奴儿,字金兰,号秋香。她琴、棋、诗、画样样精通,当时被誉为“吴中女才子”。秋香早年被迫堕入青楼,从良嫁人后还有些老主顾来找她,她不仅拒绝了,而且还在扇子上画了一幅画叫《新柳图》,题诗曰:
昔日章台舞细腰,
任君攀折嫩枝条。
如今写入丹青里,
不许东风再动摇。
“点秋香”也确有其事,不过男主角不是唐伯虎,是苏州另一才子陈元超。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在他的《耳谈》中叙述了另一个苏州才子陈元超的故事,与“唐伯虎点秋香”—模一样:
”元,少年倜傥不羁,尝与客登虎丘,见官家从婢姣好姿媚,笑而顾己,悦之。令人迹至其家,微服作落魄,求佣书焉,留侍二子。自是二子文日奇,父师大晾,不知出元也。已而以娶求归,二子不从,曰:‘室中惟汝所择。’曰:‘必不得已,秋香可。’即前遇婢也。二子白父母,嫁之。元既娶,婢日:‘君非虎丘遇者平?’曰:‘然!’曰:‘君既贵公子,何自贱若此?’曰:‘汝昔笑顾我,不能忘情耳!’”
故事再经过明末冯梦龙加工,就变成了《警世通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而在戏曲中的唐伯虎的故事,最早有明末孟称舜的杂剧《花前一笑》,后来人们觉得“一笑”太不过瘾,又从“一笑”发展到“三笑”,出现了王百谷的《三笑缘》弹词、卓人月的《唐伯虎干金花舫缘》杂剧。乾隆、嘉庆以后,各地的评弹艺人口中常唱的弹词有《三笑姻缘》、《三笑新编》、《三笑八美图》、《笑中缘》等等。到了清朝末年,民间开始流传弹词及戏曲唱本《九美图》,开始就有了唐伯虎娶9个貌美如花的老婆,妻妾成群的说法。
秋香和唐伯虎唯一的交集,是他们的老师。据明代《画史》中记载:“秋香学画于史廷直、王元父二人,笔最清润。”在《金陵琐事》中,还记载了秋香曾经向唐伯虎的绘画老师沈周学过画画。沈周是明代相当著名的大画家,曾为秋香画过—幅丹青画,写过—首词。
唐伯虎16岁出道的时候,根本不可能与金陵秦淮河畔的秋香相遇而产生感情。“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只不过是后人把一些才子佳人的风流韵事,附会到他们身上罢了。想想也不科学啊,唐伯虎八个老婆凑两桌打麻将,还有一个老婆干嘛?和唐伯虎老妈一起玩斗兽棋?
唐伯虎点秋香不可能,但唐伯虎喜欢秋香倒是有可能的。《唐寅诗集》中有诗名曰《我爱秋香》,是一首藏头诗;
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稠。
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
唐伯虎到底在想什么,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有个有趣的细节。另一江南才子祝枝山不知在什么场合见到秋香扇面,写了一首七绝:“晃玉摇金小扇图,五云楼阁女仙居;行间看过秋香字,知是成都薛校书。”看来祝枝山也喜欢秋香啊。而且,祝枝山比唐伯虎大十岁(唐伯虎1470年,祝枝山1460年),虽然还是比秋香年龄小,但距离近了许多。
为什么"陈元超点秋香"会变成“唐伯虎点秋香”?有其社会原因,时代因素,也有唐伯虎本人的个人原因。
明代经济十分发达,苏州是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城市。经济上的繁荣必然带来思想上的活跃。特别是当时的中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就十分活跃。他们急需思想解放,急需实现个人的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中下层知识分子急需找到一个他们精神、理想、情感、意志的代言人。急需找到一个生活上放浪不羁、敢于带头冲锋、挑战的叛逆形象。这就找到了唐伯虎身上,因为唐伯虎自身就有不拘礼法的性格特征。在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中,文人墨客们故意让唐伯虎不拘礼法,让他放浪形骸。故意让唐伯虎闯朱门豪宅,让他和达官贵人插科打诨。故意让唐伯虎娶自己心爱的女人为妻,让他为争取自己的理想自由奋斗。这就是为什么要把点秋香的重任放在唐伯虎身上的原因。
唐伯虎究竟是何许人也?下期再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