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节 怎样引导学生从了解事实到认识抽象真理
打卡时间:11月20日-11月21日
打卡内容:
1、怎样防止学生没有理解就死记硬背这种现象?
牢记(背熟)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大量事实、事物和现象的思考(认识)及理解来进行记忆。有经验的教师,(1)善于教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进行记忆,即在深人思考事实、事物和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记忆。(2)学生对规则和结论不是通过专门背熟而记住的,因为,不断地理解实例的同时,就把结论逐渐记住了
2、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是在理解事实和现象的过程中掌握了抽象真理,那么它就具备了脑力劳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这个特点是?
即善于了解许多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他善于思考因果、从属、时间等关系。
3、举一个关于你教授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忆的真实教学案例?
在刚刚上完的数学八上第五章第一节“认识二元一次方程”中,先回忆七上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一元”和“一次”的意义,理解了这个意义之后,再用书上两个实例,得四个方程,让学生自己归纳这四个方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最后出示一个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的例子,检验学生是否理解了“二元”“一次”。
4、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是?对你的教学有什么启示?
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是在理解事实和现象的过程中掌握了抽象真理,那么它就具备了脑力劳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即善于了解许多相互联系的事物、事实、情况、现象和事件,换句话说,他善于思考因果、从属、时间等关系。
记得以前学历史的时候,总觉得背了好多,但就是联系不起来,总忘,考试也考的不好。其他同学能把历史窜起来,和老师一起交流,而我却傻傻分不清。
这一节和我们教数学有很大关系。数学要记的东西不多,很多题目也是换汤不换药,主要靠理解。学生理解了,就觉得很简单,不理解题目遇到几次都不会懂。但有时为了让基础差的学生跟上,不得已还是让他们背公式,但他们还是记不住,究其原因还是不理解。所以理解了就相当于记住了。不理解而记住的,仅仅这次记住,下次也会忘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