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西冶的铁艺可以说是远近闻名,西冶村自古就有手工铁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寇入侵,杀人无数,原有艺人尽数遭难无一幸存,从此手工铁艺失传。一九四四年八路军解放我村后百废待兴,可生产所用农具无人打造,生产生活困难重重,直至一九四七吉有万老人通过多方打听和了解,沁水县张马镇有一铁艺名师手艺好,便与其子瑞奇商量让其长孙吉九英去沁水张马学艺,几经周折吉九英终于从师黄本乡,是黄本乡师傅的关门弟子。
黄本乡河南济源市柿槟人,是济源一带有名的铁匠,因避战乱来到沁水张马开炉授徒,在其名下成名者甚多,吉九英学艺两年回乡,有其父吉瑞奇卖一牛一骡购买材料,四九年开炉,是当时西冶村唯一的铁匠,有其二弟吉春贵跟随,从此兄弟二人一起撑起了当时西冶村唯一一个铁匠铺,所打造的农具大到犁眼、铡刀,钢锹、锄、镢、牉锄、牉镢、手锄、镰刀;木匠用的斧、锛、鈼;石匠用的龙圪銅、钻尖、大锤、手锤;小到人们生活用的厨刀、铲、勺、剪刀、羊毛剪等等。吉九英注重一个精,每打造一件物品要求美观、锋利、耐用,并立下祖训“夹灰圪锊管换终身保修”,受到村民好评,逐渐产品销往外地,名望渐高,生意逐渐兴旺,收入颇丰,在当时形成一句顺口溜“铁匠动动手,养活十来口”,从此要求跟随吉九英学艺者甚多,先后随其学艺的有吉春贵、吉九凤、石家贵、吴秋秋(东冶枪杆)、谢铁柱(东冶上节)、王夫长(东冶独泉)、李志秀、陈雷锁(东冶矿山)、吉宽胜(吉九英之子)。
吉春贵、吉九凤先后在一九五九年和一九六五年分别另立炉授徒,随吉春贵先后学艺的有吉通锁、吉正来、吉锁贵;随吉九凤先后学艺的有吉往柱、张宽胜、李晋元、张天胜;李志秀一九六三年立炉授徒,随其学艺的有:张松贵、李宪兵、马吉锁(蟒河涧坪)、李跃兵;一九七二张松贵立炉授徒,随其学艺的有吉社(蟒河下桑林);吉锁贵七二年立炉授徒,随其学艺的有侯铁链;吉正来七八年立炉授徒,随其学艺的有吉小兵(蟒河台头);张宽胜八零年立炉授徒,随其学艺的有谢老兵(东冶上节)、张天旺。
从此西冶村铁匠处在最鼎盛时期,二十世纪六、七、八十年代,西冶铁艺远销河南济源、沁阳、博爱、温县、孟州和晋南绛县、稷山、翼城、垣曲、沁水、万荣以及阳城各乡镇,从此西冶铁艺名声大震,在上述地区留下口碑,曾有“想买好农具,请到西冶去,坚固又耐用,春贵和九凤”;在八零年用村里铁牛55拖拉机拉上产品到济源进行销售,一车产品两天被抢光。
吉九英在八零后因身体状况不佳无法继续,临终将其二弟吉春贵、五弟吉九凤叫到床前,立下遗训“凡我徒子徒孙永记师祖恩德,不可违背祖训,服务至上,童叟无欺,客户要求是标准,客户需要是方向,凡我徒子徒孙遇到困难要悉心指导”;吉春贵九十年代后因年龄已高无法生产,於二零零零年去世;李志秀於九八年因病去世;现在只有七十岁高龄的吉九凤还在继续坚持,时不时开炉打造一些器物,现存的农具产品种类凡多,附实物图片如下:
远近闻名的西冶铁艺 远近闻名的西冶铁艺远近闻名的西冶铁艺
远近闻名的西冶铁艺
远近闻名的西冶铁艺
时间飞逝,当年铁艺进万家,如今不闻锤声响!现代文明的进步,西冶铁艺失去了往日的风采,农闲时节,吉九凤老人还要在他的铁匠铺,点起火,拿起锤,做些农具或者家用物件,也有前来定做 非标件的客人,老人会很用心的为客人服务,他所打造的厨刀被带进北京受到用户好评。
红及一时的西冶铁艺被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惜的是西冶铁艺正宗传人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而被未得到真传的徒孙占有,可悲可叹,望我们西冶子孙为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而努力吧。
此文资料有吉九凤老人提供和帮助,仅代表本人表示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