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195814/d73119f033ba3fd7.jpg)
今日读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
南怀瑾读《金刚经》第三品写偈颂:
四相处生四象殊,
羲皇以上一无无。
剧怜多少修途客,
寿我迷人犹讳愚。
所谓四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羲皇以上一无无”,我们中国文化开始的时候,伏羲画八卦,一画开天地。当这个一还没有画动以前,天地没有,宇宙还是空的,伏羲画卦以后,天地开辟了。羲皇以上是讲形而上道,万法本来空的,既是空就不必去用功夫求了。万法本来空的,所以不用求,就算求,求到的也不是空。
现在求佛寻空,就像是满脸浓妆的人寻找自我素颜,本来只要把涂上去的全部洗干净就好,可此人偏偏要去另外处找一个妙法来再现素颜。
“剧怜多少修途客”,剧怜,是最可怜,多少在修行路上走的这些人,都在求寿者相,多活几年,修个果位,都在四相里头滚,自己还以为在修道。
“寿我迷人犹讳愚”,自己在四相里头滚,自欺欺人,还以为高明得很,别人都不行,看不通,只有自己看通了。其实,自己那么笨,还忌讳自己的愚蠢,自认为最聪明在修行学佛呢!
那天在北高峰的山上看到一支大队伍,领头的是一个带着眼镜的出家人,穿着黄色僧服。走三步,喊一声跪,于是他带头跪地叩头后起身,后面的僧人都跟着他做同一个动作。在僧人后面又有一群着褐衣白衣居士,有些动作规范,态度端正,三步一叩头,一丝不苟;有的走三五步一叩头,动作和态度都马马虎虎。
后来在法华寺又遇到一人,见我认真在读迷信与正信之区别的告示,就过来跟我讲《法华经》的好处。
我问他:山上人三步一叩头在干嘛?今天又有什么佛事?
他说没有佛事,说这群人其实根本不懂佛法,佛法在心中,不必向外求;又说下午一点半法华寺要讲《法华经》,让我下午来听讲经。
今天看到此谒颂,不由联想到这修途客,自以为寻得最好,修得最快佛法途径,对山上修行人颇不一屑,不自觉就落入四相的我相里头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