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现在还有多少相思

我们现在还有多少相思

作者: 郭生彩 | 来源:发表于2018-10-21 16:25 被阅读0次

读古诗,识古人,赏古趣,但未必会陷入古人情怀。因为今人情淡,古诗、古趣想打动今人也难。但有些古诗漾溢着乡愁,对一世奔波的一些人来说,还真是人情味的一种喂养,或许会使久已枯寂的心有所悸动。

唐.王维,一生较为稳定,但也有漂泊动荡的日子。他的《杂诗三首》应是怀恋乡情的代表作。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的飘零生活,注定了他的孤独与苦闷,不但难以回乡,享受亲情的慰籍;甚至难见乡人,他的浩荡心事,真的无以言说。这首诗正写乡人来访的情绪。刚见面,急切地想知乡事,千寻万觅,却又找不到恰当的切入点,脱口而出的竟然是一株梅花,他的居室窗前有棵梅,恰好又是梅花开放的季节,一句问梅,思乡之情犹如潮水般地倾泄而出。

梅在他生命中,为何如此重要?试想想,在家乡的安适生活中,闲居无事,拥被而卧,推窗而望,一株梅花怒放;那是文人最舒缓、最惬意,甚至是最忘情、最惊艳的时刻,该是生命的一种享受。一株梅开啊,仅此一株就美!而且,在打开窗户的刹那,那种惊艳不欲向外人所道。因此,飘泊而枯寂的诗人,因遇乡人勾起思乡情结,那支梅定会成为媒介。

另一位诗人王建在《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这首诗中,落脚点却是秋风明月,朗朗夜空。如果单写月色,肯定是乏味之作,而他不动声色的将“秋思”托出,可谓惊人一笔。

    今夜月明人望尽,不知秋思落谁家?

贺知章的一首诗,许多人都能背下来。

        回乡偶书二首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他在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辞官回乡时,已86岁,离别家乡已经50余年了,故乡已经物变人非,即便平时积蓄了认知,也会面临似曾相识,却又陌生的隔膜。试想,少小离家时,风华正茂,而“老大”归来时,已老态衰相。人事消磨得不知该如何适应!

老态龙钟地回来干嘛?想家!即使亲情淡薄也不能消解乡情。这是刻骨铭心的积淀。那种由自然的、血缘的,还有说不清的许多因素造就的乡思,凝成一种坚不可摧的观念,那就是落叶归根!

听听司空图在《漫书五首》中,宣泄的另一种感伤,你会知道,少小离家老大回,得付出多么惨重的情感代价。那种时空隔离的消除,尚需时日。

    逢人渐觉乡音异,    却恨莺声似故山。

慢慢来吧。乡音无改,自己改了,再改回来。令人赞叹的是,这状况,还要回乡,亦可知乡思的强大张力!

乡思背后,一定是许多具体物象。大至山川景物,亲朋故旧,风土人情;小如茅屋宽窄,柳行疏密,园果林花;为了这一切,甚至为一种好吃的食物弃官回乡!

那么,当下,乡思,乡情是贬值了还是坚挺不衰?我不得不说那句老话,社会真到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时代。在大数据时代,我们的家长送走多少大学生,希望他们回乡的又有多少?家长在培育孩子的初始,有几个以家乡就业为目标?在许多人的眼里,故乡的价值取向在心里到底多重?故乡已经不是游子归乡的第一舞台,他们甚至不想让子孙后代继续充当故乡的“永久居民”。离北京这么近,谁不想在京城谋一份差事?观察我们周围家居景况,有的家庭只有夫妇两人,孩子呢,不是在外地上学,就是在外地工作。他俩与孩子的联系,靠视频、电话,就是这么简单的“感情消费”,有时还会遭遇敷衍。即便如此,父母也会在月份牌上、手机备忘录上,刻上子女返乡的时间表。事实上,连这点小小的兴奋也常常失却,因为那些曾由农业社会创造出来的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正在被工业社会的繁忙所吞噬,家族血脉的意义几乎被消失,剩下的只有商业的狂欢!

说到底,所谓乡情,最看重的,还是亲情。这种情况由来已久。但在《论语》中有一段话,它所表述的中心内容,却是想突破血亲关系的“兄弟之情”,建立一种有信仰基础的新型人际关系,这种关系基于彼此信任、互相尊重,更为广泛的社会联系。且看原文: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        夏曰:商闻之矣,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        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我们知道,春秋时期的中国,就是以家庭和家族,作为社会组织的核心,连他们所谓的国家,多被大家族或是家族联盟所控制,强调血亲信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价值观!这个司马牛,因为没有兄弟,觉得无依无靠,孤独至极,这才向子夏讨教。子夏(孔子学生)说,我已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既如此,一定要虔诚的敬仰上天(信仰对象竟是宽天厚地,信仰者的心胸也一定壮阔、宽广);与人相处一定要尊重对方,这样来拓展朋友圈,还愁没有真诚待人的朋友吗?四海之内皆兄弟,你还愁什么?

单一的血亲关系,即便联系得再紧密,也会因为它的交往半径太过狭窄,也会在为人处事方面,遇到不便与限制。社会发展到今天,工业化所形成的全球化效应及视野,早就不再囿于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綑绑与控制。由此而形成的大观念,就是合作共赢!一向标榜遮风避雨、度危解困的家庭作用,日渐式微,江河日下,部分新新人类已不再对原来的家族抱有幻想,因为原本捉襟见肘的那点财富,早已汲干。他们的所有拼搏,就是要在落脚地,积极建立一种以共同志趣为基础的普遍信任关系。只有信任半径扩大了,合作半径才会扩大,他才能另辟新天地。

这代年轻人的乡情淡化,是历史趋向!

适应吧,那些独处的家长们,不必叹息!我们所期待的,是子女们健康快乐,事业有成。外面的世界的确精彩,放飞子女,同时也让我们自己从从容容地参与其中,不要辜负了新时代!

                2018年10月,写于绿洲家园

相关文章

  • 我们现在还有多少相思

    读古诗,识古人,赏古趣,但未必会陷入古人情怀。因为今人情淡,古诗、古趣想打动今人也难。但有些古诗漾溢着乡愁,对一世...

  • 2020-03-05

    我们还有多少个明天 我们还有多少个明天? 这个问题曾经萦绕在多少人的心头,现在此...

  • 至少我们还有现在

    一直觉得今天挺暖的,刚刚关了暖风机,才发现还挺冷的。 还在办公室,等待开会。 上一次这样加班,还是2015的这个时...

  • 我们还有多少好日子

    下午,坐在客厅里,忽然一声鸟叫传进耳朵里。抬起头看向窗外,窗前的大树上没有看见鸟的身影,只有树叶在微微晃动。 我闭...

  • 《我们还有多少奋斗时间?》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青龙岭∥原创 假设:你目前是30岁,人均工作年龄按70岁计算:70岁―30岁=40年...

  • 我们还有多少时间?

    两幕舞台剧《等待戈多》讲的是两个流浪汉等待戈多却不见的故事,他们在等待的过程中遇到两个人,一个满嘴哲理,一个废话连...

  • 我们不是还有现在吗

    我们不是还有现在吗?我们不是只有现在吗? 我们离回忆越来越远,我们之间的距离不再是一楼到二楼、二楼到三楼、三楼到四...

  • 现在还有多少爸妈是称职的?

    80年代的我们,是真累。碰上高考改革,碰上院校扩招,碰上大学毕业后不再分配,碰上计划生育,可又碰上放开二胎。虽我不...

  • 现在的国人还有多少敬畏之心?

    前几天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几个开车的司机一点都不按照交通指示灯行驶,行为很直接理所当然的过去了。古人曾说举头三尺有神...

  • 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读书

    昨天,微信联系了一位老友,他年轻时和我一样喜欢看闲书。我说:“上海书展开幕了,哪天我们去看看?”老友在视频中露出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现在还有多少相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bb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