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作者: 國民導師太素老道 | 来源:发表于2017-01-13 12:33 被阅读132次

    有一段文字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年,画家黄永玉到成都来逛宽窄巷子,成都某电视台记者去采访他。问:喂,黄老,黄老,您老都八十几岁了,身体还这么好(现在应该九十了吧),请问你是怎么养生的呢?答:我不养生,娇生惯养的人哪遭得住日益恶化的环境折磨哦,我要是懂养生的话,恐怕早就不球在咯。问:那您老平常都是怎么锻炼的呢?答:我只晓得画画和写作,不懂啥叫锻炼。在我看来,一切没有劳动价值的锻炼都是浪费。把饭菜倾倒在运动器械上,与把饭菜直接倾倒在泔水桶里没有什么两样。问:那您老都喜欢吃哪些水果呢?答:我不喜欢吃水果,因为,水果吃多了,人会变得娇气。问:那您老平常吃饭是怎么搭配营养的呢?答:我吃饭没啥讲究,遇到啥就吃啥。什么样的饭菜不都是些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低聚糖、无机盐和水嘛,难道还有什么别的东西吗?问:哦,对了,这阵子奥运会正搞得闹热,您老对此有啥看法呢?答:我从来不看竞技体育赛事。在我看来,不让跑的快的人去当邮递员,不让举得重的人去码头扛包,简直是太可惜咯。这死老头说话没一句中听的,害得记者没有敢发稿,白采访了大半天。

    ~

    以上这段文字说的就是洞见。所谓的洞见,其实就是某种看法,不是普遍的,也不一定是真理性的,只是看起来很有道理的某个人自己的看法,有的时候,洞见也可以是真理,但是,不一定洞见都是真理。所以我们以前写文章的时候,就经常这样说:陋见,妾以为,商榷,个人以为提出来供大家探讨,抛砖引玉,这些说法,大概的意思都是说我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就是洞见。所谓的洞见,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到的东西,因为每个人所在角度文化年龄健康程度知识结构素质民族地域的等等因素的不同,因此每个人所见均皆不同,这个就是洞见。几乎所有的科学类别都是洞见。比如心理学派的所有的派别,其实就是洞见,他们各抒己见,都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好比盲人摸象一般,人人都是正确的。这个就是洞见。洞见就是所有的人跌入了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一个洞里,进入这个洞里的人都是跟你一样的人,所以你们同在一个洞里,很有共鸣,大家互相搀扶,互相认同鼓励。跌入这个洞里时间越久,研究得越深,资历越老,那你的洞见就越牢固。既然你是在这个洞里的,你所见所思所想就是你这个洞里的人。法国有一位小说家有一个小说叫《套中人》,说的其实就是洞中人。他们有自己认可的,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套路,必须按套路走,丝毫不得马虎。他们一般都不会探头出去观察其他的洞中人,而且,一旦有人入侵,则会群起而攻之。若自己的洞中人中有人竟然敢探头出去观察其他洞中人的观念,他也会被众人斥责,抑或有生命之危。这种事情,其实是非常多的。心理学派中有一个人,就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结果遭到了当时的心理学泰斗的怒斥,泰斗极其愤慨。事实上,人家不过是发现了一个新的洞穴而已。据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其实也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我是说据说)。科学研究与考古学家经常可以发现许多的证据证明人类不是进化而来的,物竞天择是不可能的。然而,这些证据却无法公开。凡是说进化论是错误的人的文章不得发表,凡是不听话的人就会被剥夺职位,被学校辞退,这个就是因为生物学这个洞里,进化论是洞里的皇帝,谁都不能动摇。进化论这个洞里的泰斗们,毕生精力都用于研究进化论,你否定了进化论,他们毕生视为骄傲的研究成果岂不是变成了垃圾?柯达也经历过这样的事。当年第一个发明数码相机的公司是柯达。但是,公司高层认为,数码相机如果生产出来,那我们的胶卷卖给谁?我们巨大的工厂生产线怎么办?所以他们就放弃了数码相机,继续生产销售胶卷。结果,大家都是知道的。

    那我们如何才能打破这种洞见呢?

    洞见

    破洞见唯有道尔。得道则可破洞见。得道之后就不会再仅仅从自己跌入的那个洞去思考,也不会再从单一角度去思考问题,而会从综合角度,广角范围,多洞视角,古往今来地去思考问题,这样的思维方式,就是中医那样的,此为形而上学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洞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cs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