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说多年前他就定下了写作的原则,只写对别人有用的文字,不写自己的日常生活,修辞只用类比,还有少量的排比。也就是说,基本全是理性的文字,并不抒情。
把道理讲清楚,用感性和理性的方式都是选择,也都是一件有难度的事,我很佩服。
这让我思考我自己的文章,形容词和副词用的频率极高,很多渲染情绪的部分。
这个就先记录下来,接下来思考改变一种方式,用理性的方式来梳理思考和写作。
正文:
第一部分
在回家的火车上,早早的下载了1995年版本的《情书》,陈海贤老师在TEDx里提到过的一部电影,正好可以慢慢看。
电影讲述了男主角和两段爱情故事,一段暗恋,一段恋爱。
男主角登雪山遇难以后,他的女朋友在顺带送他妈妈回家时候,妈妈拿出以前的相册给她看,女主角一号无意中看到了男主角在初中搬家转校前的通讯地址,她顺便记了下来,带着好奇给地址写了信,收信人写的男主角。
可奇迹是信竟然有人回,他们还一直通了好几封信。
女主角一号的现男友(前男友的朋友和兄弟)觉得这事逻辑不对,男主角家以前的房子已经拆了修成公路,怎么可能那个地址还可以收到信,就是能收到,还是男主角的名字的人收到,逻辑上不成立。
带着好奇还有刚好参加活动,现男友就和一号女主角一号按照通讯地址去看个水落石出。
原来男主角班上还有一个同名同姓的女生,女主角一号记下的地址刚好是那女生家里的地址,一直没有变过。
女主角一号并没有打扰和前男友同名的女主角二号,而是接着书信交流,女主角二号用回忆的方式把男主角上学时候的事给女主角一号回忆了一遍,男主角和她在图书馆借书的交集等,青涩的学生时代的故事。
故事的最后,现男友带女主角到男主角遇难的山下,内心希望女主角勇敢的面对这一切。
迎着早上的朝阳,在男友的鼓励下,女主角迎着雪山,失声痛哭,大声的喊出:你好吗?我很好……
而不远处的男友,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暗恋的故事也很美好,和国内前些年的文学青年谈恋爱很像,都发生在借书还书里。
第二部分
在陈海贤老师的演讲视频里,用女主角最后雪山下的『告别』这个例子来说明『转变』的发生。
女主角失去了男朋友,整整两年,前男友一直在他的生活里,她其实是一直没有真正的面对这样的失去,她还在抱着幻想写信会是男主角回信,最后去雪上她也不愿面对,认为这样会打扰到他。
如陈海贤老师所说,转变必须经历的三个阶段:结束、迷茫、重生。
结束并不懦弱,结束有时候会比坚持需要更大的勇气,结束之所以艰难,是因为结束中总是包含着一些损失——无论我们失去的是一个身份、一个习惯还是一段关系,归根到底,我们在结束中失去的是一部分自我。
看电影的时候不太能感受到女主角的这种痛苦,但现在回头想想,她应该经历了很多个撕心裂肺的时刻。
故事的结尾还算圆满,女主角新的生活和新的自己慢慢长出来。
第三部分
在大学的时候,有一段时间特别迷王小波,把他的杂文和几本小说都搜来看了,最后还专门把他和李银河的通信的小集子《爱你就像爱生命》读了很多遍。
信里的王小波并不是甜言蜜语,而是真诚,把自己恋爱当下的感受用文字真真切切的记录了下来,读起来甚至可以感受到爱情的甜蜜。
书信确实是好东西,一笔一划写下去的时候,都是和自己的心灵在对话,也更是爱情的仪式感。
很久没有谈恋爱,也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要说喜欢一个人,好好的给她写一封信,应该也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可是谁又要做那个老土,早就没人看得上这一套。
今天思考了个体和城市的关系,个体和生存环境的关系,人生绝对是一场journey。
王小波说,人这一生,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人和事,就算成功。
再加一句,重视体验,去实现自己体验的多样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