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先介绍一下背景:他现在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的一个农贸市场,开一个小餐馆,餐馆面积50多平米,年收入120万左右。
1少即是多——“我的小饭店只卖25种菜”
他那个农贸市场,类似的小餐馆有十几家,每一家的小炒也即菜品都在50样以上,多的甚至达到百八十种,而他家,只有25样。
为什么只做25个菜?其中的缘由是:
1.这25个菜基本覆盖了周边消费者平常80%的点菜种类,把菜品缩小不仅方便采购,而且还能因为量大获得额外的优惠。
2.对于厨师来说,炒菜也更轻松,总是炒这25个菜,时间长了自然熟能生巧,不仅炒出来的味道更好,上菜的速度也更快。
3.这25个菜都是些西红柿鸡蛋、醋溜土豆丝、小炒肉、木须肉等同一个阶层的菜,档次划一让每一位进店的人没有任何压力。
原材料的“规模采购”让他的店每一样菜都能比周边的店便宜一两块钱,因此翻台次数也远远高出周边的小店。
2免费——“免费只是诱饵,要有舍才有得”
在菜品比其它小店更便宜的同时,店内还有其它店没有的免费食品——一小碟腌萝卜、一小碟炸花生米、以及可以免费盛用的小米粥、鸡蛋汤。
这些免费的食品每天下来只要30多块钱,但是给顾客带来的感觉却异常的好:一份钱还没花,桌上就已经摆上两小碟、两大碗,好像占了天大的便宜似的,而实际上,这30多块钱,只要多来三四个用餐者,就足够捞回本了。
3兜售体验——“面子比天大,一定要给足”
虽然经营的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小店,但是走进饭店的每一个顾客都是上帝。“我不仅要给他们便宜可口的饭菜、免费的食品,更重要的是要给他们足够的面子。”
是怎么给面子的呢?除了热情嘴甜、眼疾手快之外,还有两大法宝:
一种情况是,在过了饭点、进店人员稀稀拉拉的时候给他们发烟。他的大口袋里通常会装3种烟——5块钱左右的白沙、10块钱左右的红双喜、以及15块钱左右的利群。他已经练成了只要瞄一眼,就能够判断该给眼前的人哪个档次的烟,而且动作极为自然。
另外一种情况是,每当有熟人请客吃饭时,都会要么送上两瓶啤酒,要么送一碟凉菜或者一份炒菜,花的钱不多,但是却给了做东的顾客足够的面子,这些请客者以后每每请客,店都成为了重要的选择。
4快速响应——数字化管理客户
1.为了增加营业收入,店从一开始就有外卖送餐服务,只要点够30元,在方圆2公里都可以免费送餐。
2.小地方订餐的人虽然不算多,但是频率却比较高,为了提升送餐的速度,按照顾客消费的频次和金额,把顾客按照1——N的方式进行了编号,每一个编号对应着这个顾客的姓名、电话和常用的送餐地址。与此同时,菜品也进行了1~25的编号,米饭则默认一个菜一碗饭。
3.“把一切编号化、数字化,不仅可以减少沟通中的差错,而且还能够提升送餐的效率。”他解释说。
4.微信取代了电话成为了店里叫餐的主要工具。顾客只要在群里说,“16号,订餐3、9。”店里的员工就知道是要送给谁,送到哪里去,以及要的是3号菜西红柿鸡蛋和9号菜木须肉。
5.一定要把这些陌生的人加在一个组里,因为吃饭会跟风,一个人点了,就会好多人都跟着点。这就是“激发需求”,和开发商雇佣民工排队买房的场景一样。
5增值服务——“既是做生意,更是做人情”
餐馆旁边有两个不小的小区和一个幼儿园,幼儿园一般下午4点就放学了,但是小县城的人一般要5点才下班,这中间一个多小时的断档,成为不少家长的烦恼。
为此,特意在饭店二层客厅开辟出一块地方来,布置得像“翻斗乐”似的,可以让那些小朋友在里面玩闹,但是又不会摔伤,只要时不时去楼上看一眼就行。
店长的热情,受到了许多家长的欢迎,如今不少周边的居民,有事时经常会把小孩搁在店里一小时两小时的。
“这些小孩都白看么,收不收费?”
“不收费,都是举手之劳,而且很多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就顺便把晚饭也吃了,或者直接打包,有的即使不想在外吃饭,但是时间久了,都会多多少少消费一点。”
一直以来畅谈互联网思维的大有人在,可是真正能运用到实践当中帮企业创造出收益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像他那种小地方,像他那样的小店,经营好的一般一年能赚四五十万,少数的能达到七八十万,不过像他那样子能超过100万的,还是寥寥无几。
这篇文章最大的看点,不是看他的传奇之处,而是用心思索他是如何结合周围市场环境,给自己做出准确的经营定位、有效的营销策略、高超的推广传播的,又是如何让客户产生粘性、进而反复消费的。对于任何行业都具有管中窥豹的启发意义!
本文来自网络,文章仅供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