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朋友圈总有几个人的文章,你会有所期待!

朋友圈总有几个人的文章,你会有所期待!

作者: 良有方 | 来源:发表于2017-08-21 16:23 被阅读24次

据外媒报道,华尔街证券分析师玛丽-米克尔昨天在美国Code大会上发布了《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

1.微信目前活跃用户高达9.38亿,

2.微信占据了用户花在移动APP上29%的使用时间。

3.中国用户平均每天投入到移动应用的时间为大约31亿小时,投入到微信的时间约为9亿小时。

从上面的报告不难看出:我们基本上要花3小时以上的时间在智能手机的运用上,而其中有1小时左右是花在微信上的。

这也就难怪为什么到深更半夜,还有许多朋友在"批阅“朋友圈 。

今天这篇文章可能会让你失望了。

不是良子想出什么良方可以戒掉朋友圈的瘾,而是因为我”中毒“也很深。每天花在微信上看文章,公众平台上写文章的时间远超常人,所以有了些”感悟“。

上图内容就是我”阅文无数“后最大的体会:有些朋友转发的文章,它是一种品质的保证。

但是这样的朋友真的太少了 ,在某个细分领域,你可能凑成双都做不到 。

而这些有趣,有用,或者有种的文章来源往往并非位高权重者。

这可能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微信一贯坚持的”得屌丝者得天下“的路线。

当然还有种可能,阶层的不同导致趣味也不同,所以很难发出“平民的共鸣“吧。

此处停留5秒,你可以回忆下,你最期待的文章来自于朋友圈哪位了。


如果你的朋友圈里有这样的过滤器,一定要善待他(她),让他(她)心情愉快,便于更好的“工作“,产出更多符合你趣味的内容。

下面从文章阅读引申到读“书“

关于阅读,我们来看一组2016数据:

中国国民一年平均看书7.86本,比2015年多了0.02本。这个数据包含了数字化阅读,而纸质书阅读平均每人4.65本,比2015年增加了0.07本。

读书数量最多的是以色列犹太民族每年人均读书64本俄罗斯,人均读书55本美国平均每年每人读书50本

中国和读书多的国家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再加上“微信”等这么的有吸引力,大量侵占我们的有效学习和阅读时间。

而人的生命终究有限。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对茫茫书海,如何选择读物?如何建立个人知识体系?这是多么焦虑的一个问题啊!

但互联网信息时代,总有“互联网+“的方法出现。

一些所谓的帮你读书,帮你推荐书单的组织和个人就应运而生了。

引用知乎上一位朋友的观点:“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接收这种方式。”

别人给你挑选书籍,让别人帮你输出书本价值点,就好比别人帮你挑选了食材,然后嚼烂了喂你,想想有点恶心。

也许有些老板觉得读书很重要,但又没有时间和耐心,所以让人帮他读书。这看起来很美好的,但是真的有用吗?

一个人没有在读书的过程中看到作者的思考方式论证过程,没有结合自己的经历去思考和验证,只得到一个结果,他能领会多少,又能得到多少?

加入读书会就能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有了炫耀的资本的话,那不读也罢。

我臆测,很多认同这种方式的人觉得节约了时间。有人帮你挑选了书,然后你听了书觉得好,自己再去完整的看这本书。但我反问一句:当一个结论,或者答案给了你以后,你真的还会去看这本书吗?打个不是最恰当的比喻,悬疑片剧透了之后去看,和怀揣着忐忑看,这效果和结果能一样吗?

选择书籍其实也是一种乐趣和能力。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看的书可能也不尽相同。书可能会成为你心灵交流的朋友,但是同看一本书的人却未必能成为朋友。

同一本书,针对不同人,可能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的。

全球排名第一的畅销书——圣经。可能每个人对其的理解都不一样。

读书会的初衷是让更多的国民参与到读书这项有益的活动中来,本没有错。但以盈利为目的时,就变成了一种产品。产品就必须对购买者来说有价值才行,或者说性价比高才行。而目前的产品多将“吸收知识”和“上网”结合在一起,大大降低了“娱乐”的罪恶感。

这样的结果势必带来:推荐某本书是以结论为导向,而不是享受过程。描绘一些不痛不痒的情节,受众就不愿意付费了。即使那些描绘真的很美。

当今社会,最贵的东西是时间,每个人都在计算自己的时间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法有2种:

提高自己阅读的速度和转化率

有些人几天就能读完一本大部头,还能很好地吸收,给你娓娓道来。而有些人一辈子都读不完那本书。这就关乎效率了,而效率是可以通过方法达到的。

下面这本书也许对你有点帮助。

找到信得过的试读者

就像我在文章前段提到的,朋友圈里总有几个人的推文,你值得期待。这些“过滤器”并不是你花300块买到的,而是你长年累月看他的文章,发掘出来的。所以他们是品质的保障,他们推荐的文章,或者书,不会浪费你宝贵的时间。

而试读者有多重要,从下面这个朋友的回答中就可见一般了。

良子可能会选高晓松来作为试读者,因为臭味相投。

当今社会,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焦虑。读书是一种很好的疏解压力的方法。即使碎片化阅读也是有益的,聊胜于无。而系统阅读给你带来的身心愉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不管是谁人推荐的,开卷有益。

希望上面的内容能成为一剂“良方“,提高你生命效率的同时,还能带来读书的乐趣!

相关文章

  • 朋友圈总有几个人的文章,你会有所期待!

    据外媒报道,华尔街证券分析师玛丽-米克尔昨天在美国Code大会上发布了《2017年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 1.微...

  • 不离不弃。

    总有那么几个人在你遇到困难时,毫不犹豫的挺身而出, 总有那么几个人在你不开心的事,会凑过来安慰你 总有那么几个人会...

  • 最微妙的关系

    总有几个人你说不出和他们的关系。 这几个人,让你遗憾。时间会冲刷你和他们微妙的关系,随即,他们慢慢走出你的世界,从...

  • 2019-03-15侯丽玲

    一、逻辑和阅读效率的关系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不管我们在看大V写的文章还是日常朋友圈大家写的东西,总有些文章你会...

  • 几缕炊烟

    生活要有所爱,有所期待,总有人会永远爱你 十二月的下旬,寒冷的天气持续了一段时间,到了月底的时候,就开始热起来了。...

  • 总有些什么 是你无能为力的 所以总有些归途 是你一定要放弃的 你何曾选择命运 又如何去抉择悲欢 所以怎能有所期待 ...

  • 愿你有所爱,有所期待

    在家与学校往返的这些年,每一次我都会选择搭乘火车,尽管最快的时候也需要将近25个小时的行程。 其实我真正想要的,无...

  • 愿你有所爱有所期待

    G先生,你好! 见字如面 好久没有跟你说话了,久的我都忘了上次通话是什么时候了。好久没有见面了,只记得你开学我没有...

  • 愿你有所爱,有所期待

    早上,他带着困意昏昏沉沉的醒来。像往常一样,他换好衣服,洗漱过后,拿上公文包便出门了。小区门口有一家早餐店,他几乎...

  • 期待

    有所期待是所有痛苦的根源。当我们对他人有所期待,若他们无法达到我们的期待,我们会怎样? 难过、生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朋友圈总有几个人的文章,你会有所期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qfh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