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我是余欢水》很好看,关注的公众号里很多借余欢水的题来发挥的文章,有的说中年人的危机,有的说职场的坑,有的讲儿童教育问题,总之不同定位的公众号,都能从它里面找到撰文、发表观点的切入点。
蹭热点本来就是公众号写作的一个方式,无可厚非,但是有些人说这部剧是现象级的电视剧,还真的有点抬举它了。
虽然我不怎么看国产剧,但是作为一部现象级的电视剧,至少应该像《都挺好》那种级别。惭愧的是,电视剧《都挺好》我没看过,一集都没有看过,不过听人说这部电视剧对原作的还原度比较高,少说也有百分之七八十。
《都挺好》的原著我很早就读过,至少是这部剧播出之前一年就读完了,当时就觉得这部小说不错,把各色人等描写得非常真实,所以它改编成电视剧能火,是有它的底蕴在的。
还有一点就是,对原著的还原度高,让这部剧保留了原著的特色,这也是它能火的原因。
一部好的作品,只要编剧不瞎改情节,不去胡乱创新,作品的魅力会自然显现,能火是很正常的。
今天我花了点时间,用2倍速看了一遍《我是余欢水》,就因为“现象级”这三个字让我下了看这部剧的决心。
看完之后呢,心中还是蛮失望的,幸好这部剧不像其他电视剧那样拍得那么长,没有浪费我太多时间。而实际上呢,它也不可能拍太长,因为它的内涵撑不起那么长的内容。
简单点说,这部剧其实就是部荒诞喜剧,类似开心麻花拍的那种,把它捧为“现象级电视剧”存在捧杀的嫌疑。
在这部剧大结局放出后,豆瓣评分从8.5分跌到7.5分,就因为剧中的徐二炮冒了句“你们天天哭着喊着要女权,我给你呀”。
说实话,这个bug的出现,不知道导演和编剧怎么想的,前面徐二炮还说听不懂他们说的东西,后面就突然整明白了女权?
这部剧虽然跌到7.5分,但是还算较高评分,因为很多中年人认为这部剧道出了他们的苦衷,产生了认同感。
这部剧开头一两集,余欢水确实挺惨,忘买牛奶被老婆数落,被曾经的同事侮辱、被领导辱骂、被哥们儿耍,自己还得了胰腺癌晚期,亲爹又是个不靠谱的人,眼里只有钱……恐怕《唐伯虎点秋香》里卖身葬全家的小哥都没他惨。

正是这么多不幸的集成,让很多人在余欢水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或者说看到有人比自己惨,心下甚慰,自然支持这个倒霉催的中年汉子。
这部剧本来就是荒诞喜剧,一个人身上出现那么多的倒霉和不幸只是艺术创作,不需要去挑刺。可是很多中年人把余欢水的悲惨代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产生深深的认同感,这件事就有点玄幻了。
剧中的余欢水,确实很惨,可是他的惨,刨除艺术创作的成分,大多来自他的性格。可以说,正是他的性格,导致了他的惨。而他的这种性格,其实存在很大缺陷,这种缺陷,有来自童年的阴影,也有他本身的原因。
如果我们认同余欢水的惨,觉得我们很像他,那么我们就危险了,因为那证明我们也有很大的性格缺陷。
我们可以是普通人,过着平凡甚至悲催的生活,但不代表我们就像余欢水了,我们跟余欢水唯一相同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可能都那么惨,可是造成这种惨的原因,我希望我们不是跟余欢水一样的。
我们的惨,可能是家庭的原因,可能是疾病的原因,可能是自身的原因。但不管我们惨到何种地步,有着怎样悲催的人生,我们至少心态是好的,态度是积极的,而不能像余欢水那样,因为心魔、因为自身的病态导致。
剧集里,余欢水的老婆甘虹曾说过一句“你以前不是那样的”,这表明余欢水也曾经正常过,他后来变惨,来自那次车祸,来自他没有讲真话导致最好的朋友死了都得不到赔偿金所产生的内疚,从那之后,他就变了,因为他的心病了,他不再是正常的人了。
我们难道也有心魔,心理也是病态的吗?
我想大多数人都不是这样。所以不要把自己认为是余欢水了,否则我们这届中年人就真的太矫情了。
中年人确实挺惨,但中年人的惨,来自生活的责任、工作的重压、自身的无所依托以及身体机能的衰退,但绝不能是心理的魔障、精神的病态。
在余欢水得知自己癌症晚期是误诊后,他想重新活过,并积极改变,在剧集的最后,他大声喊出了:我是余欢水!
但是亲爱的朋友们,不管余欢水是不是能重新活过,我都希望你们大声告诉自己:我不是余欢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