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博客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介绍上面的三本书,后半部分写一些阅读书虫的总结。
PART 1:
《化身博士》:在阅读英文版时,我在早前阅读过中文的版本,所以说读起来不是很困难,除了人名记不住以外,故事情节历历在目。这本书写的很出乎人意料,我想几乎没有人会意识到故事的真相是这样的?!听说这本书在欧美地区是妇孺皆知,不知是真是假,不过这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关于“双重人格”的书,确实情节扑朔迷离,故事发展环环相扣。非常奇妙的是,这本书给我带来了有趣的思考:
什么是多重人格?简单说来就是同一个肉身,具有多个稳定、发展完整、拥有不同思考模式和记忆方式的人格。这些人格可能能够相互感知,它们可以在不同时间段指导肉身的行为。
【参考自维基百科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7%A3%E9%9B%A2%E6%80%A7%E4%BA%BA%E6%A0%BC%E7%96%BE%E6%82%A3】
思考:这种情况属不属于多重人格——某人在不同场合下表现出不同的言行举止。如平时在熟人面前表现的自然,但在陌生人面前表现的拘束。
在我看来,这仅仅是因为大脑采取的一种保护机制而已!在陌生的环境,对于大脑来说,一切都充满着“危险”,所以指导着身体必须小心行事来保证安全。那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在任何场合下都表现的很自然?(小心!这是我的猜测,只是为了说明问题)我认为有两个原因:1)TA练习的多,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其实并没有危险,只是大脑的错觉而已,我只要向往常一样去做而已。2)TA喜欢这种新鲜感、不确定感,在不同场合下,愿意像往常一样去尝试,而不是为了“安全”小心行事。
等等,还没有结束,上面我说了那么的多,其实是想引出这句话:不要随意给自己/他人下结论,除非自己很清楚对方在说什么,或者很清楚对方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因为在得出今天的思考之前,我一直以为自己性格好奇怪,在熟人面前我表现的很自然,在陌生人/女生面前,我表现的很拘束、严肃,于是我得出结论:可能我性格有问题(绕了一大圈,终于回到了主题,不容易啊!!),可能我注定在女生面前会害羞,可能我不会和他人交流。。。。于是这些消极的结论就会影响我的心情,指导我表现出自己都奇怪的行为。我可以感受到一个没有经过求证的论点对我的行为影响是非常大的。当然,在日常生活还是要注意说话的场合。
举个例子,A和B聊工作,A说这家公司待遇很差,工作强度大,强烈建议B不要去。那么B应不应该去?事实上,联系一下上次分享的“批判性思维”,B首先应该考虑的是A说这段话是要表达什么,是吐槽还是真正的建议?如果是吐槽,那就一笑而过,大家开开心心的聊天就好,没必要问对方为什么。如果对方是认真的,那就得小心求证。A理解的待遇、工作强度和我理解的是一样吗?A是从哪些方面来论证这个结论的?论据是否真实合理?。。。。
《黑骏马》:一只小马自述从出生到年老的故事。故事中有喜有悲,黑骏马最后得到了一个好的归宿,而它的许多朋友却没那么幸运。对于一只马来说,可能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遇到一位伯仲。(除非能够摆脱人类的束缚)
《园会》:讲述的9篇生活小故事,没什么特别惊喜的地方。有几篇故事写的可能不适合未成年人。不过在The garden party中,小女孩说出了这样一句话:“难道人生就是这样吗?”,他的哥哥说:“可不就是吗,亲爱的?”,这句话出自小女孩之口,看的真让人心酸。
PART 2:
至此,已经把图书馆能找到的所有书虫系列都看完了,共计29本。(强迫症啊,为什么30本?!)阅读全程毫无痛苦感,除了有时心情不好或者感觉有些故事写的索然无味导致不想阅读,但绝没有因为词汇的问题而放弃阅读——因为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
自我感觉,通过阅读《Diary Of a Wimpy Kid》和牛津书虫系列的英文原著,我已经建立了每日阅读、利用空闲时间阅读、用英文阅读的习惯,下一步的计划是扩充词汇量,选用的阅读材料是《Harry Potter》,要求严格使用透析法并分享到博客。
相信自己可以的!感谢不平凡的自己,共勉之!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ExNDY3NDEy.html?from=y1.7-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