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澄曰:“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欲,如闲思杂虑,如何亦谓之私欲?”
先生曰:“毕竟从好色、好利、好名等根上起,自寻其根便见。如汝心中决知是无有做劫盗的思虑,何也?以汝元无是心也。汝若于货、色、名、利等心,一切皆如不做劫盗之心一般都消灭了,光光只是心之本体,看有甚闲思虑?此便是‘寂然不动’,便是‘未发之中’,便是‘廓然大公’。自然‘感而遂通’,自然‘发而中节’,自然‘物来顺应’。”
陆澄问先生好色,好利,好名这都是私欲,需要去除,但平时各种碎碎念的想法,总是脑子里不断冒出来,这个算不算私欲。
先生的解释是肯定的,后面是他的举例以及自修到各种状态下的表现。
原文中说的三种境界,离我这样心性低的人还太远,说一下我今天上午的状态:
到店工作,工作做了一半,想起来昨天有一件重要的事还没做完,于是收拾书包,马上处理昨天的事。
处理完昨天的事,想起来晚上有事,没时间读书,于是找个地方坐下来读书。
准备读书前,又想到20分钟没看设置静音状态的手机了,会不会有人找我?
于是回复手机微信,又被朋友发来的一篇文章吸引,手机上耽误半小时后,开始读书。
开始读书时,已近中午,开始考虑中午是去楼下小饭馆吃碗面还是外卖上提前要一份沙拉? 一时无法决定,算了不想了,先读书再说…
这就是我今天上午的工作和想法,也是不做工作计划时的常态。每天被各种想法念头牵着鼻子走,心不定,不仅心累而且工作学习效率非常低。
要解决,还需从根上寻病根。看起来不那么明显的好货,好利,好名之心主宰内心,最终引发行为,主导人生。如果没有从心上下功夫,用计划和目标对自己进行约束和评价,那么其结果会很可怕。
人的心性有高低之分,但它体现在对大局的分析和判断时毕竟占少数,而真正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便在日常琐事中,通过读书,复盘今天上午的各种想法行为,发现我还需下苦功夫啊!
网友评论